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本书主要基于服务经济的视角研究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书采用数理模型推演的方法,构建了农机服务外包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以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服务外包生产方式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农机服务外包通过农业分工的调节效应和技术进步偏向的中介效应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而人力资本的互补效应和技术学习的替代效应是农机服务外包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机制。
交互记忆系统对跨界创业团队创造力影响研究
本书在回顾公司创业、知识管理、社会认知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4个跨界创业团队的案例研究构建交互记忆系统、知识共享、知识整合与跨界创业团队创造力关系的研究模型和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通过对北京等5个城市的跨界创业企业的156个创业团队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加以验证。
本书深入探究了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的环境特征及该情境下跨界创业团队层面的交互记忆系统、知识管理、创造力等因素间的作用机理,丰富了跨界创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跨界创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并为中国跨界创业企业和团队更好地管理知识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创造力提供借鉴,从而引导企业及团队的跨界创业活动顺利进行,促进中国跨界创业活动有序发展。
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3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全国一盘棋”的战略部署下,切实找准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主环节和发力点,是地区“双碳”工作部署的题中之义和长期重点。作为《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系列的第三本年度报告,本书从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政策、2023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的省市表现、地方加快碳中和相关工作的成效与亮点三大方面,系统整理并归纳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在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出台的碳中和政策举措与成效亮点,并从地方低碳发展能力的视角研究了各地区推进碳中和的现实基础与发展条件。本书是笔者研究、理解碳中和问题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能够为碳中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及对碳中和问题与政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思路与方法,也希望本书可以为广大政策制定者提供价值参考,有效服务“双碳”事业的纵深发展。
中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
本书首先从中日两国的文化强国战略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两国的世界双遗产申报及本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历程,进而明晰其各自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其次,分别走近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考察中日两国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所提炼出的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的“中国经验”“中国路径”“日本方案”“日本模式”等保护与利用的好做法、新思路,进而总结和提升中日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所开创的成功典范,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最后,面对新时代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提出中国要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有效助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高质量发展。
《礼记·乐记》研究论略
《〈礼记·乐记〉研究论略》是《〈礼记·乐记〉研究论稿》的后继之作。《论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解决《乐记》的文本、文献问题,下篇侧重挖掘《乐记》的文化、文论特质。而本书《论略》旨在阐释《乐记》的哲学内涵。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为乐原论、范畴论、观念论、践行论,以及与先秦论乐著作、出土文献中的论乐著作而展开的比较论。本书按照面点结合、横纵相交,由个体而关联同类,由理论而实践的逻辑顺序,力争对《礼记·乐记》这部“言礼乐之精义”的作品予以系统而扎实的研究。
中国早期大学教师晋升制度
本书以中国早期大学教师晋升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为起点,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宏观概览与微观透视、静态剖析与动态追踪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阐述大学教师晋升制度的运行轨迹和微观透视大学教师晋升制度案例的基础上,考察制度产生的动因,梳理制度的发展轨迹,厘清制度的设计要素与实施路径,分析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期探求现代大学教师晋升制度的历史镜鉴,对各位读者有所助益。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
本书揭示了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的逻辑关系,展现了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全球图景,透析了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历史、现状及形成机制。基于对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表象问题”和“问题本质”的分析,提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