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无圈点满文

作者: 赵志强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次
ISBN:978-7-5227-4473-5
简介:

本书主要利用后金时期记载政务的《满文原档》、乾隆敕修的《无圈点字书》等满文文献及今人相关研究成果,依次讲解无圈点满文字母及音节字、过渡期满文字母及音节字、加圈点满文的推广、读音特殊的音节字、同形字辨识方法。书后附文献阅读,包括无圈点满文、过渡期满文文献的原文、拉丁转写及汉译文。本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老满文的创制和演变,在促进无圈点满文研究、利用无圈点满文档案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调控策略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次
ISBN:978-7-5227-3840-6
简介:

本书从国家高新区的“三重属性”出发,沿循时空演进脉络揭示其三十余年来的建设成就,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脆弱性的概念、特征、成因和驱动机理,在“压力—状态—响应”循环框架下搭建了脆弱性评价体系,实证测算了147个国家高新区的脆弱性表现,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云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呈现和差异分析。同时,运用耦合协调性函数验证系统协调性,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和阻力模型挖掘致脆因素和系统短板。最后,在“一个中心、四项平衡”调控思路下提出了内外兼修的调控策略体系。

历史文献前沿.2025年.第一辑:总第一辑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2次
ISBN:978-7-5227-4581-7
简介:

本刊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研究所主办《历史文献前沿》连续出版物,在历史文献的校勘、考证、研究等方面多有创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是2025年第一辑,是专门刊发历史文献相关学术论文的学术连续出版物,立足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既包括对传世文献特别是珍本古籍的版本、目录、校勘、音韵、训诂、辨伪、辑佚等传统治学门径,也包括对出土文献特别是新出文献的释读、点校、缀合、复原等文本解析方式。同时刊发利用不同性质、不同时段历史文献开展前沿问题研究学术论文、读史札记等,对于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探讨,传承中华文化、繁荣中国学术、构建话语体系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满文文献选读

作者: 江桥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次
ISBN:978-7-5227-4474-2
简介:

本书为满文文献的初学者选编了若干篇章,冀望读者能够借此初步理解文意,进而深入满文文献的浩瀚文海。前言分类介绍了满文文献的来源、现存状况、价值、阅读注意事项等内容。正文选录《满洲实录》、《满文加圈点档》、公文、翻译古文等片段。为便于读者学习,正文部分的满文采用写法转写的形式,并附以汉文。附录两篇未加转写的满文文献,备进阶之用。

新时代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316次
ISBN:978-7-5227-4505-3
简介:

马克思哲学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常设主办单位,联合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共同举办的一个年度学术论坛。目前,该论坛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创设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表明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哲学工作者立足中国经验、把握时代精神,发展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自觉性和强烈的责任感。

作为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成果的集中反映,“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反映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足迹,具有十分宝贵的学术价值。

西方比较史学

作者: 徐浩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17次
ISBN:978-7-5227-4534-3
简介:

20世纪,西方历史学日益社会科学化,产生了众多社会科学化的史学流派,比较史学便是其中之一。比较研究源远流长,古希腊至20世纪早期的许多作家都或多或少采用过比较方法,形成了西方比较史学的前史。西方比较史学诞生于1928年,作为开创者的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对西方比较史学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方法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战后至21世纪,比较史学在欧美蓬勃发展,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突飞猛进。本书分为三编,分别对西方比较史学的前史、实证研究和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专题性考察,展示了西方历史比较研究从偶然的、不自觉的、非专门和缺少理论方法的到经常的、自觉的、专门的和兼顾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的转变过程,史学观念和问题意识的演进,以及众多富有启发性和生命力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专题性研究反映了21世纪早期西方比较史学的最新探索。

川渝地区雕塑的现代转向

作者: 邓喜军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79次
ISBN:978-7-5227-4403-2
简介:

本书以川渝地区的雕塑为研究对象,分析透视川渝地区雕塑的现代转向问题,并试图以此为根据,对新时期中国雕塑语言发展的复杂面貌做一个内陆区域的回应。川渝地区雕塑语言的发展进程是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自我与他者的激烈冲突关系的框架下曲折前行,而特色鲜明的巴蜀文化始终对川渝地区新时期雕塑创作进行着深度影响和改造,进而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媒介凸显与物性表达(物转向)、走向生活世界(剧场性)、自由多元等雕塑美学特色。

运河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42次
ISBN:978-7-5227-4089-8
简介:

本书以明清京杭运河流域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背景,紧扣“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规划,借助体育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归纳法、个案分析法,对明清京杭大运河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上一页 1415161718 19 20212223下一页  第 /341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