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信仰世界
秦文化在西北获得早期发育的条件,秦人的精神世界与信仰体系因此与东方有所不同。本书就有关专题进行探讨,书名取用“信仰世界”四字,其实只是模糊言之,讨论的内容实则可归入思想史、意识史,主要涉及秦人礼俗、知识构成、文化理念以及政治权力集团意识形态导向等问题,其中诸多现象颇多巫术或说数术色彩。具体而言,本书就秦“畤”体现的文化精神,“鸟崇拜”与“雕鸷之秦”说,“大神”“威神”祀告与诅军形式的神巫文化色彩,秦人意识中的“树神”“盐神”“海神”,“马禖祝”仪式及“小儿鬼”禁忌等问题提出的学术意见,应当有益于深化对秦史与秦文化、秦人精神世界和信仰体系的理解,有助于推进对汉文化基本格局形成条件的考察。
日本禅僧“脱佛入儒”历史过程研究
日本禅僧“脱佛入儒”历史过程,经历了中世由以公家、武家和僧侣阶层为主导的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德川幕府意识形态转变的较长历史时期。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呈现出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出身建仁寺的林罗山和出身妙心寺的山崎暗斋“脱佛入儒”,高举朱子学之大纛,招徒讲学,致力于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这一情形不仅反映了中世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转变与趋向,也开启了儒学“日本化”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探索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社会也同步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相应引发道德领域一系列的新问题,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群体显现出新的特征。本书以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反映大学生道德能力现状的一手资料为基础,剖析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困境及根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本书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探究大学生道德能力内在养成机理、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模式、寻找道德能力培育社会实践载体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的路径与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道德能力的目的,呼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新媒体影响力指数报告.2022
《新媒体影响力指数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自2021年起开创的中社智库年度报告系列出版物,本报告是该系列的第二册。舆情调查实验室期待基于多年在传播影响力研究方面的积累,以调查研究、指标体系研究为取向,基于大数据,聚焦于舆情调查实验室长期关注的传播领域,持续进行中社智库年度拫告的发布。
本报告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舆情研究。这是舆情调查实验室持续深耕的重点领域,主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二是文旅行业的新媒体传播影响力系列,拓展了研学、非遗、品牌等新方向。与文旅行业深度合作,从舆情到传播影响力,这是实验室团队通过下沉一线,与《中国旅游报》团队一起持续十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
当代中国小说的“空间转向”研究
本书以“空间转向”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小说进行探讨,借助空间理论和空间批评的思想及手段探究文本内部结构,建立小说的文本空间与小说思潮、叙事话语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空间转向”诗学做出贡献。全书选择包含丰富空间意识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切入文本表征出的八个社会文化空间——仪式空间、都市空间、乡村空间、真实自由空间、私密空间、日常生活空间、边地空间、异国空间,文本空间之间虽有叠加交叉,但空间建构机制各不同,由此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定的消费文化背景下,小说文本是怎样通过空间书写方式介入当时的文学思潮中的,影响到整个文化领域的实践,进而从理论层面继续提升文学空间诗学和空间批评理论,为新形势下文学空间建构做出努力。
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全程指导:初教心路
本书是山东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实习的纪实录,在全方位、多层次系统调研和总结教育实习的基础上,详细记录了19位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感悟。指导教师张军龙对实习生的实习记录进行深入点评,引发师生之间关于成长、教育、人生等方面的深度思考,是教育实习过程中师生心灵与情感的真诚交流。本书是新时代学生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风貌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体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建立更为科学系统的师范专业实习指导规范,对深入探讨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基础教育的教学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实习及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