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论丛.第三十七辑
《宋史研究论丛》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创办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术论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学术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主要刊发宋史领域学术论文,兼及辽夏金元史。此为第37辑,收录35篇学术论文,分为宋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宋代军事史研究、宋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宋代法制史研究、宋代文化史研究、宋代文献与考证、辽金元史研究、研究综述与述评等栏目。本辑所刊论文,或研究考证提出新见,或发掘新史料,为学界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宋辽夏金元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参阅。
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研究
本书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立足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分类发展的立场,引入高校多样性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相关政策和高校多样性的表现,探讨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的理论、实践及制度创新的具体路径。
革命还是改良?:伯恩施坦、卢森堡和列宁的论争
本书将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这段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围绕着“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论争,以对资本主义时代的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选择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三个问题为研究主线,按照历史的逻辑对关切论争主题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卢森堡和列宁三人关于此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进行系统化考察,同时还以十月革命问题为理论焦点分别就三者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分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三者的思想关系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考察了这场论争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研究:以西北地...
本书统合人类学、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视角,在理论层面上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和当代价值,剖析社交媒体涵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阐述社交媒体使用对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甚至是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在实践层面上,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建构社交媒体涵化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古筝演奏与大学生音乐教育研究
本书是音乐教育方面的著作,首先以古筝演奏为切入点,重点论述古筝演奏的基本技法和训练方式,并据此引出大学生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相关思考。古筝作为我国一种古老且独特的传统乐器,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还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本书本着以上宗旨,结合大量古筝演奏案例,深入研究如何对不同流派的筝乐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
《后汉书》李贤注训诂研究
本书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后汉书》李贤注展开分析和讨论。一是李贤注训诂内容,包括注音、辨字、释词、分析语法、说明修辞、解句、考释名物与典章制度、校勘、发凡起例、指明文献出处;二是李贤注训诂术语,包括注音术语、释词解句术语、校勘术语、破通假术语;三是李贤注训诂方法,可分为求义的方法、释义的方法;四是李贤注引《尔雅》、郭璞《尔雅注》补正,将李贤注中所引《尔雅》及郭注与清代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尔雅注疏》相比较,对《后汉书》李贤注进行补正;五是李贤注引《说文解字》补正,将李贤注当中所引用的《说文解字》条目与现代通行的《说文解字》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借此对今本《说文解字》进行一些补正;六是李贤注与现代辞书编纂,将《后汉书》李贤注与《汉语大词典》进行对比分析,对《汉语大词典》进行一些补正;七是李贤注训诂勘误,对李贤注当中存在的训诂存疑问题进行举例分析。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数字经济实践进展与案...
数字经济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的新引擎新动能。本书聚焦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议题,主要内容涉及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实践热点、学术研究热点的总体考察;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决策部署、实践进展、典型案例。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决策参考及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