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短视频与未成年人发展研究

作者: 刘毅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98次
ISBN:978-7-5227-4378-3
简介:

本书结合多学科理论,从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短视频使用对未成年人发展的影响、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引导策略等方面,就短视频与未成年人发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书为短视频与未成年人发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观点、新发现和新材料,深化了对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的理论认识,有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分权体制研究:分税制改革30...

作者: 严敏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98次
ISBN:978-7-5227-3625-9
简介:

分税制是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分税制改革30年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日益成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重要面向。本书从中国实践出发构建分析框架,核心内容是税收分成、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提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逻辑是确保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探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的历史进程、框架结构和权责划分;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变迁、测量指标和推进情况;实证检验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本书是分税制改革30年之际,对中国财政分权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经验研究与发展前瞻,对于推进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兴于《诗》:儒家诗教传统与华夏诗化生存:全二册

作者: 黄子洵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464次
ISBN:978-7-5227-3757-7
简介:

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前现代语境中,《诗》为何能在言说常道的意义上被视为“经”。以“经”论《诗》的通行进路,如从经学史或广义上经学文化学的角度,梳理出诗经学史的理论成果或对《诗》的经典化过程及其影响作一番描述性研究,这对解释言说常道之“经”何以成为《诗》最为根本的意义规定而言并不充分。因为后者要求吾人深入《诗》与“经”这两个概念的内核进行义理层面的考察。本书以“诗教”为切入点来回应此问题,其原因在于,古人基于“常道”来理解“经”,基于“修道”来理解“教”。“经”与“教”在概念层面上互相涵摄,在交互关系中规定了彼此,故而“诗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诗》之为“经”提供解释。根本而言,本书试图对传统的经学史研究进路进行扬弃,基于哲学视域探究“教”的意义面向能否以及如何从《诗》自身生发而出,旨在论证历史文化维度下的诗教实践与诗化生存,与《诗》本身并非截然二分,而应被视为《诗》蕴含“教”的可能并落实于现实世界的结果。诗教作为《诗》自身本具且历史地展开的意义系统,涵盖人与自我、与他人、与政治共同体、与庶物苍生、与历史文化、与超越之天的关系维度,近则化己,远则理群,再到通古今之变,乃至究天人之际。

迈入高铁时代:“两业融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者: 高洪玮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801次
ISBN:978-7-5227-3574-0
简介:

本书将中国高铁建设的现存优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相结合,基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视角,系统剖析了高铁开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首先梳理了相关文献及政策脉络,对核心概念和测度指标进行界定和说明,多维度描述了高铁开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集聚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趋势。其次,基于高铁开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率三个维度,运用地级城市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对影响和直接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深入剖析了时空效应与异质性;同时,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聚及其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三个层面,对“两业融合”视角下的间接作用机制进行验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就中国高铁布局优化、“两业融合”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拉康与后结构精神分析文论

作者: 岳凤梅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878次
ISBN:978-7-5227-4369-1
简介:

作为国内外第一部以后结构主义特征为切入点对拉康的精神分析文论进行研究的著作,本书充分再现了拉康理论所具有的批判力量。以15个论题为轴心,严谨详尽的论述辐射到拉康光辉熠熠的理论大厦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位原创性极强的思想巨人,拉康在承袭前人和同时代人——弗洛伊德、索绪尔、雅各布森、海德格尔、黑格尔、康德等——思想的同时,其睿智与洞见让他不可避免地突破了二元对立思想的层层藩篱。拉康对《尼各马可伦理学》《会饮篇》《安提戈涅》以及宫廷诗歌的解读,凸显了他对形而上学基础的拆解。

伊格尔顿、克里斯蒂娃、艾蕊格瑞、西苏、齐泽克等学者在其身后纷纷著书立说向其致敬。后人看拉康,如同遥望骄阳下的南迦巴瓦峰,其美丽与神秘让人心驰神往。

“三苏同城”空间生产研究

作者: 王梦哲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71次
ISBN:978-7-5227-2903-9
简介:

“三苏同城”指苏南、苏中、苏北在高铁时空压缩效应下的交通一体化和同城化。本书以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理论为指导,辩证地分析了“三苏同城”空间生产的相关重大关系,系统而深入地阐释了“三苏同城”交通一体化的现实路向,描画了对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根本奠基意义的“三苏同城”空间生产愿景,并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创新效能出发,细致阐述了“三苏同城”空间生产愿景之于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西方与中亚“5+1”合作研究

作者: 梁强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83次
ISBN:978-7-5227-3590-0
简介:

近年来,世界主要力量纷纷与中亚建立“5+1”合作机制,这一新的多边合作模式成为中亚多元化外交的标配。五国将此作为地区博弈的重要砝码,域外力量则希望借此扩大对中亚的整体影响。西方与中亚“5+1”合作机制建立时间早、覆盖领域广,发展成熟,是各自中亚战略的主要实施工具。本书梳理了日本、韩国、欧盟、美国与中亚“5+1”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内容、政策目标,对其战略本质和共有规律进行了总结。中国与中亚的“5+1”合作正当其时,在借鉴西方做法的同时,也要避免其所走弯路。本书的出版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基础材料,开拓了中国与中亚“5+1”合作的新思路,对职能部门的决策亦有一定价值。

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511次
ISBN:978-7-5227-3533-7
简介: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为了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作用,《文学遗产》从2023年第4期开始连续组织了“文化传承发展的跨学科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专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中华文化立场,深化中华文学研究”等专栏。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6·2”重要讲话一周年,也是《文学遗产》创刊7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和发扬本刊优良传统,编辑部将以上专栏文章重新结集,作为创刊70周年系列纪念文集之一。

《文学遗产》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唯一的古典文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70年来,《文学遗产》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推进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事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文学知识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经过编辑部几代同仁的辛勤工作和开拓创新,《文学遗产》已成为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权威学术刊物,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不容忽视的学术权威性。

上一页 130131132133134 135 136137138139下一页  第 /3404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