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艺学的规范性基础:合法性反思及其批评实践
本书主要试图从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性建构的角度思考文学理论问题,并通过文学批评实践具体地触及理论问题。理论思考主要基于三个维度,反思社会理论视野下的文艺领域的规范性基础与合法性问题,探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危机,阐发文艺符号学的合法性命题。文学批评实践涉及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现代性与文学形式,后现代欲望与审美问题。
“美菲同盟”与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研究:1965-1986
在菲马科斯政府时期,美菲同盟关系经过“M”型的起伏变化,两国在越战、军事基地谈判、同盟条约适用性等方面存在矛盾分歧。美国采用承诺或削减安全义务、援助奖励与援助制裁、政治渗透等同盟管理手段,迫使菲马科斯政府履行同盟义务,成功主导同盟关系。菲政府在同盟关系中更多扮演追随者和搭便车者角色,陷入“被牵连”和“被抛弃”的同盟困境。同时,菲政府也并非毫无作为,其采用同盟反制手段,共同推动同盟关系的发展变化。
先秦神话的变形叙事研究
本书全面整理并系统研究先秦神话文献中最重要的变形叙事主题,立足叙事学、图像学、神话学等跨学科视域,深入探讨先秦神话变形叙事类型及其式的表征、生成,提炼变形叙事模式。全书基于“图像转向”“图像证史”观念,拓宽了神话形态,采撷300余幅神话图像,以类相丛,图文互勘,并通过对传世典籍、出土文献、考古遗产、民俗遗制等互动阐释,全方位展现先秦神话变形叙事向度,并揭示了先秦神话变形叙事的生成机制,钩沉其整体性动态发展的轨迹。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创造的红色文化,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关于“大思政课”及红色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以“大思政课”为理念,聚焦红色文化和高校“大思政课”的内在关系,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历史轨迹、基本原则、方法路径、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深入阐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借鉴。
新媒体影响力报告.2023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自2020年起开创的中社智库年度报告系列出版物,本报告是该系列的第四册。舆情调查实验室期待基于多年在传播影响力研究方面的积累,以调查研究、大数据研究为取向,聚焦舆情调查实验室长期关注的领域,持续进行中社智库年度报告的发布。
本报告既聚焦又拓展。一是舆情研究方面,新拓展AI等新技术对传播和舆论的影响。二是文旅行业的传播影响力系列,聚焦文旅细分领域,拓展城市、文旅、企业、品牌的融合,关注国内发展与国际传播,以及城市、文旅、企业、品牌的传播实践,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实践“走出去”。
求真务实七十载:古代史研究所同仁述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至今已走过七十载的风风雨雨。每当老一代学者回忆起他们所经历过的艰难、曲折,不免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在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有所贡献而深感欣慰。为迎接所庆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专家们把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汇编成《求真务实七十载:古代史研究所同仁述往》。这不仅是个人学术生涯的记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立德树人研究
本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立德树人联结起来,旨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立德树人功能。作者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立德树人之间的一般关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立德树人的理论基础和立德树人的马克思主义意蕴。在此基础上,作者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中选取若干原理与立德树人进行了对接,并围绕二者的内在联系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以期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