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文化记忆与传播创新研究
“唐崖”在本书是一个隐喻的存在。隐喻的是物在史逝、即将消失的文化。本书沿着文化记忆断裂-修补-重塑的路径,从作者的实地调研入手,叙述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恩施唐崖的历史文化与媒介传播价值,试图通过唐崖的神话与历史叙事激活现代人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书认为,媒介需要扮演好文化记忆的角色,既要做好媒介记忆的工作,也要认识到本身作为媒介文化的存在。这种记忆叙事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路径无限向记忆核心聚拢的过程。媒介正是记忆的探寻者与保护者,也是修补记忆的重要载体。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即唐崖的价值隐喻、记忆断裂与符号象征物,媒介记忆与唐崖报道,文化记忆修补与媒介记忆策略、唐崖文化实践与传播创新。
随附物理主义的弱化与进化
心身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可以追溯到哲学产生以前,人们在思考身体和灵魂的关系时,这个问题就算出现了;说它年轻,是因为到今天为止,我们对它的研究仍然算不上成熟。人类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在哲学领域产生了实体二元论、属性二元论,以及还原论、非还原论等理论模型,还在科学领域产生了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和研究方向。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心身关系和心理因果,以心理因果的排他性困境为载体和线索,将心理因果问题的实质归结为我们应该接受何种心身关系模型的问题。围绕心身关系模型的问题,本书以20世纪后半期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详细研究了以随附性概念为核心的非还原物理主义,将它的核心概念、理论立场和理论困境进行了梳理。本书提出了三个论证,否定了随附性概念中的充分性内涵,为物理属性非充分决定心理属性的结论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本书还提出了理解心身关系的两个视角,即全局视角和局部视角,调和了物理主义和非还原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具有启发性的心身关系模型。
案件事实认定法定主义倾向及治理
案件事实认定法定主义与自由主义一直是证据法学领域的根本性问题,从英国的吉尔伯特、边沁到美国的威格摩尔等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这一问题与证据立法及证据实践直接关联,影响证据立法与实践进程。中国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证据立法实践,已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规则立法体系。但是由于中国证据法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深度与广度不足,至今在法定主义与自由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以及在证据立法实践方面还存在诸多观点分歧。本书从事实认定法定主义与自由主义讨论出发,考察了当代中国案件事实认定法定主义的实践倾向,提出了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证据立法理念与立法方案。
居民福利统计评估体系研究
本书是在传统福利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之下,从居民福利形成机制和评估机理入手,对基于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居民福利统计评估理论与方法进行的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经相关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开展了实证研究,得到了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居民福利增进对策建议。
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第一卷
本卷将1911—1949年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置于长时段的历史纵深和中国道路的宽广视野中,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变革,采取纵横交错的方式探究这一时期古籍整理及古文献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民国学人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积极借鉴西方文明,实现这一时期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的新旧融合、“援西入中”。在中国学术史上,民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总结这一时期的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成就与经验,对于当下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全五卷,以学术史的形式,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弥补以往学术史的缺失。书中对古籍整理方法和规范的阐述,完善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深化了古籍整理的理论建设;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探索,为进一步建构古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书中深刻阐明了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古籍事业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科学对策。全书资料翔实,史论并臻,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导向性的重大学术成果。
林甘泉纪念文集
林甘泉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史学名家,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古代史研究所)工作,他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政治文化史、史学理论和先秦秦汉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是当代中国史学诸多重要活动和规划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亲历者,为当代中国史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10月25日,“求真务实——林甘泉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深切缅怀林甘泉先生的生前事迹,全面总结林甘泉先生的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并对他的学术成就和他在推动历史学科发展与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本书在此次会议文章基础上,增补其他回忆文章和学术论文而形成,以示对林先生的缅怀。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窝阔台是大蒙古国时期的第二任大汗。他前承成吉思汗未竟之业,后启大蒙古国建制之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学界目前鲜有对该人物及其时代的研究论著。本书从军事安排、行政体系、经济举措及家族关系等方面,分析窝阔台汗对大蒙古国的统治方式和这一时期的国家变化。窝阔台成功处理了幼子势力带来的威胁,维护了汗权独尊和中央集权,构建了大蒙古国的制度框架,大量吸纳外部的人员、制度,推动了大蒙古国的持续发展。窝阔台为后继的蒙古大汗处理内外事务提供了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