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和核心要件,事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局。本书立足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义务教育新课标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基于对学生评价功利化实践倾向的深度批判与反思,探讨学生评价作为德性实践的本质内涵、应然样态和实现路径,为有效推进学生评价改革、改善学生评价生态和实现学生评价育人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确保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实质落地。
中华民族创世史诗导论
中华民族创世史诗是我国多民族创世史诗的总称。中华民族创世史诗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诗学表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本书开篇讨论中华民族创世史诗的定义、文本,进而分析中华民族创世史诗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最后阐述中华民族创世史诗的价值等。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概述、精彩诗篇故事情节举例、诗歌美学、诗性智慧的结构论述了我国28个民族的33部创世史诗。本书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非洲建设和平研究:兼论中国与法语国家组织的作用
参与非洲建设和平进程的行为体具有多元性。在非洲建设和平进程中,由于不同性质的行为体对和平的认知、行为动机、实践路径有所差异,加之各行为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统一,非洲建设和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中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在非洲建设和平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书在分析非洲冲突根源、阐释建设和平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致力于解读中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在非洲建设和平领域的政策与举措,明晰其行动理念和机制,进而探究不同性质行为体在建设和平领域建立合作的可能路径。
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及路径研究
中印关系跌宕起伏,历经曲折。在就解决两国边界纠纷同发展其他领域双边关系达成“脱钩”共识并建立有效边境实控线(LAC)地区管控机制后,中印关系稳步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成为巩固和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本书在关照到国际体系结构性调整以及中印双方身份定位和利益诉求中的现实主义思维惯性及效用下,着力从自由主义价值取向的国际合作观念及理论适用切入考察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建构的观念基础与应然逻辑,阐释其理论合理性、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行性、实践风险及规避。本书除重点分析构建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在双边、地区和次地区层面的实践路径、预期效用、风险挑战外,还从路径依赖角度探讨了构建中印发展伙伴关系的策略选择。
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化的动力与治理
本书基于对西南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持续十余年的系统调研和深入思考,就“乡村旅游化”现象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乡村旅游化”引发的乡村社会经济变革及其动力机制,以及“过度旅游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从旅游管理和公共治理的视角提出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和乡村旅游产业永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框架。对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而言,本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通向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旅游产业深入研究和创新探索不可或缺的“铺路石”。
卫拉特蒙古族呼麦、冒顿·潮尔及其音乐研究
本书聚焦于卫拉特多声音乐中的呼麦和冒顿·潮尔,对比研究了中国新疆卫拉特人、蒙古国西部卫拉特人及图瓦人的这两种音乐形式。书中客观描述了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下多声音乐在表演者音乐认知上的差异,探讨了呼麦与冒顿·潮尔如何通过独特的发声技术创造丰富的音乐形态。同时,分析了这些音乐形式与其承载文化的音乐理念、表演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音乐、信仰与精神理念对跨界族群多声音乐表现的影响,提出了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