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非传统安全与非常态危机应对

作者: 潘临灵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9262次
ISBN:978-7-5227-0680-1
简介:

在全球风险社会与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双重语境下,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步加剧。非传统安全威胁,尤其是内源性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现有危机的主要成因。而尤为令人注目的是,非传统安全范畴下的“非常态危机”应对日益成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大挑战。理解“非常态危机”的生成机理,构建科学的识别方法,探索有效的应对体系,对于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汉语方言持续体比较研究

作者: 罗自群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437次
ISBN:978-7-5227-1182-9
简介:

本书是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的比较研究。基于整体汉语的角度,穷尽性地收集现代汉语方言中持续体标记的各种语音形式,从共时、历时两个方面分析“着”“之/子/仔”“倒/到”“哒”“得”“的”“紧/等/稳/餐/恁”“起”“住/居”等几类持续体标记的特点,通过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探求它们和中古“著”的同源关系及“著”类持续标记的演变轨迹。

“破”与“立”: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重构

作者: 柳亦博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214次
ISBN:978-7-5227-1094-5
简介:

当前主流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是由西方世界创造和主导的,主要包括现代性、自由民主、民族主义及民粹主义等。这些话语体系在当今世界的运行中都表现出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因此中国在发展中应审慎地拣选西方理论、借鉴西方的经验,但不要背负西方的“包袱”,这就需要新时代的中国建立起一套适用自身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

本书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核心议题,对国家治理的四个基础性理论——国家理论、治理理论、现代性理论、民主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剖析,以期为破除西方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共同编织的旧藩篱,建立可以阐释“中国之治”的新概念、新理论、新话语,提供一条基于政治学和行政哲学知识的进路,为学界回应“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创新”这一时代课题尽可能地扫除理论上的障碍。

绘画反对图像

作者: 汪民安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1135次
ISBN:978-7-5227-0576-7
简介:

总之,没有什么事情令人刻骨铭心。一些微末的愿望,小小的满足,对琐事的关注,力比多对日常事物的投入,对瞬间状态的全神贯注——所有这些,都在咀嚼着,甚至是在品尝着,生活的庸碌。

《喀木西南志略》整理与研究

作者: 黄辛建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1034次
ISBN:978-7-5227-1126-3
简介:

程凤翔纂《喀木西南志略》,清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藏东南地区方志和清代唯一一部专门记载西藏边境地区的地方志文献。本书以中央民族大学所藏孤本为底本,对这部清代西藏地方志进行全面校勘和整理,对其的编撰情况、成书过程、体例内容、资料来源及地位价值等诸多方面情况进行细致考察。本书的出版,既是中国藏学汉文古籍挖掘整理和研究利用的重要成果,亦为我国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拥有绝对主权并行使有效管辖提供了有力的地方志证据。

数字化生存:技术图像时代的传播图景

作者: 周海宁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1648次
ISBN:978-7-5227-0788-4
简介:

本书基于国内外当下的媒介使用,以及对数字化存在、社会比较、媒介偏向、技术想象、信息价值观、机器信任、具身性、离身性、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流行与反流行、共情、主观幸福感、认知失真、对话与文化等重要社会现象关键词的探究,对传播理论与媒介现象进行梳理、阐述与展望。较之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论,本书更倾向于借助直观的社会观察以及传播哲学、美学领域的理论进行考察与研究。本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媒介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价值,并立足于大众日常生活,考察媒介化的生存图景以及人类传播的意义与价值生成。

身份麻烦:述行理论与文化身份研究

作者: 孙婷婷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246次
ISBN:978-7-5227-0781-5
简介:

在今天,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的流动性已成为文化研究学者的共识,述行理论有效解释了身份主体在权力话语的统治下如何形成与维持,又探讨了身份主体自我赋权的可能。本书系统梳理了述行理论的谱系及文化身份的述行建构,勾勒出述行理论从语言学到文化身份研究的演变路径,辨析了文化身份在权力话语框架中的能动建构。一方面,在学理层面揭示文化身份的述行建构;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反思文化身份合法性的悖论,以之反观中国当下的文化身份理论及实践。

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

作者: 陈芙 辛鸣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1177次
ISBN:978-7-5227-0870-6
简介:

本书对汉语否定范畴进行系统性描写研究,力求展示汉语否定范畴跨方言的比较特征。本书以多方言视角对否定范畴做专门、系统性的考察,比较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间有代表性的否定问题,深化对现代汉语否定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发现否定本身的价值与独特性,提供更多具有类型学意义的实证,更好了解汉语各个方言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占有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否定问题做全面细致描写,并从中总结规律,展现否定在“普—方”“方—方”“古—普”“古—方”所表现出的共性与差异性。通过将否定与其他范畴相联系,反映出语法系统间的互动性。从“整体汉语”的角度,通过比较,描写归纳否定在不同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性,以此深化对汉语共同语和方言的认知。

上一页 430431432433434 435 436437438439下一页  第 /3413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