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经济学
老龄经济学是在经济学框架内以人口老龄化为约束条件或背景条件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本书重点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消费行为、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一些基本观点是:未来的经济必然是老龄经济;人口老龄化有降低经济增长潜力、降低国民储蓄率、影响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效应;养老的本质是代际交换;总体养老实现的关键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形成协调、均衡发展的关系;养老金来源的可持续性需要建立基于全要素贡献型的养老金来源制度;老龄经济中存在着经济系统性风险;人口健康特别是老龄健康是有待深入挖掘的重要人口红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经济学框架内建立和不断发展老龄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中西叙事学视野下的宋代自传文学研究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经济、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崇尚雅好和博闻广识的文化氛围,令尚雅和尚博的文化风尚席卷了整个北宋文人阶层。南渡后虽国力衰微,但博雅之风不减,同时文人士大夫还普遍产生了恢复中原的爱国之志。植根于这样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宋代自传文学也呈现出有别于前代的开拓与新变,对后世自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自传继承传统的同时,在思想内容和文化意蕴的开发上,进行了饶有兴味的探索和提升。融入了对于家国、生死、自我的深度思考,思想价值取向极为多元,文体上也呈现出由单一叙事文向多种文体交相融合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了自传文学的雅趣之美,加入了前代罕见的女性视角,宋元易代之际更融人了感天动地的爱国情怀。宋代自传文学中的雅好趣尚、女性视角和爱国情怀这些新变,成为其在中国自传文学发展史上的特出之处和坐标价值之所在,象征着中国自传文学于宋代步入成熟期的新高度。
地图学史.第二卷.第一分册,伊斯兰与南亚传统社会的...
本分册聚焦于伊斯兰和南亚两大文明领域地图学观念、制图实践的兴起与沿革,涉及广泛的类型与主题,是迄今为止对其地图学史最为全面的综合性回顾。全书资料翔实,收录颇丰,不仅有助于读者从这两大文明自身的角度对其制图活动的特点、传统及发展加以理解,为相关学术领域的深入探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全球视野下地图学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开启了新的议题。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论述了群学从荀子创立的元典形态到秦汉时期制度化形态的演进。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大乱转为大治的时期,制度建设是这一时期的主题。秦汉基本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本卷分析了这一演进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以及实现机制,论证了群学制度化在秦汉基本社会制度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从秦汉时期的丰富典籍中,精选出130多个命题,构建了群学制度化的命题体系,以此证明就重视制度研究而言,群学与西方实证社会学在研究主题、客观原则、表达方式以及社会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是“正同”的。群学制度化系列命题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今天的制度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復禮堂述學詩:全2册
《复礼堂述学诗》始撰于1917年,历经二十余年,1938年刊行于世。《述学诗》是曹元弼晚年撰写的经学史专著,以七言绝句的诗歌体裁阐述、抉发中国经学及经学史上的重要课题,是其数十年经学研究的总结,亦可谓曹氏经学研究的“晚年定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述学诗》包括《述易》《述尚书》《述诗》《述周礼》《述礼经》《述礼记》《述大戴礼记》《述礼总义》《述春秋》《述左传》《述国语》《述公羊传》《述穀梁传》《述孝经》《述论语》《述孟子》《述小学》《述群经总义》等十八部分,用六百余首七言绝句概述中国历代经学及经学发展史,并以三十余万字自注予以详论,对中国古代经学史上的重要课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