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中国实践

作者: 王天祥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9782次
ISBN:978-7-5227-0892-8
简介:

面对日益兴起的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中国实践,学术观察与理论阐释的需求日益紧迫而重要。本书以参与式观察、社会实验法与创作志书写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寻在西方视为前卫艺术的象征行动,如何在中国乡村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真实力量。

本书始终在两条脉络的交汇处发展。一条脉络是不平衡发展视角下的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活化的结构性力量,艺术何以介入空间失衡、生态失衡与家园失落的社会危机,为人类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另一条脉络是从历史前卫主义延展而来的当代艺术突围。艺术如何借由参与空间(社会)、参与生态、参与家园建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重构新的艺术话语与体制生态。

乡村,承载历史与未来。艺术,参与社会发展,抵达美好生活。

燕赵文化研究.第7辑

作者: 郭健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852次
ISBN:978-7-5227-0900-0
简介: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集结出版,以区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燕赵文化等区域文化范畴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俗、方言、政治经济等文化资源要素进行研究,深入发掘区域文化的建构本源和精神内涵,凝练区域文化的鲜明符号和独特价值,传承和弘扬区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历史理论基础。本辑为第七辑,分为区域文化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文献文物研究和文旅融合研究四个栏目。

高铁网络与全球城市:以上海为例

作者: 黄苏萍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9074次
ISBN:978-7-5227-0532-3
简介:

上海是国家高铁网络重要的枢纽节点,将于2035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高铁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并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层面深入影响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进程。本书立足高铁网络影响城市发展的三个途径(产业布局、城镇分布、人口移动),面向全球城市三个战略目标(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打造国际枢纽节点、引领区域发展),重点从三个区域层面(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突出三大核心要素(高铁新城、高铁网络、制度优化),围绕“促进高铁网络与沿线区域发展良性互动”这一主线,研究我国加速扩容的高铁网络对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影响趋势及伴随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

迈向共同富裕之路(英文)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001次
ISBN:978-7-5227-0506-4
简介:

共同富裕,可以理解为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生活,这一方面意味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富裕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意味着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实现普遍过上富裕生活的状态。在当今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的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书为英文版,以理解中国的视角,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现代化道路两个相互关联的点切入,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的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治理与认同:10-18世纪酉水流域基层社会研究

作者: 彭永庆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735次
ISBN:978-7-5227-0907-9
简介:

本书呈现了宋元明清时期武陵山区腹地酉水流域土家族、苗族、客籍的基层社会及该地区800年间的社会变迁史。采用“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多角度探讨了作为“边缘”区域酉水流域趋向于“中心化”或曰国家化进程的真实面相,展现了酉水流域少数民族社会从自身民族认同逐渐上升到王朝认同的过程,对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具有较好的政策借鉴价值。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英文)

作者: 杨开忠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3210次
ISBN:978-7-5227-0551-4
简介: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民幸福的千年大计,是中国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世界和全球性生态文明建设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本书为英文版,以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和纽带,以兼具外向型、通俗性、大众性的语言,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与历史意义,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并期冀与国际社会同行专家,共同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民俗学前沿研究.2019-2020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9807次
ISBN:978-7-5227-0934-5
简介: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前沿研究课程系列演讲合集,共分为5个篇章,分别围绕“民俗学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民俗学研究方法论”“民俗学的社会应用与非遗保护”“民俗与地方社会研究”和“民间文艺研究”展开论述,并结合鲍曼的表演理论、实践民俗学的方法论、现代民俗学的性质等对民俗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本书作者在民俗学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关切当下国内外民俗学的热点话题,并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度审读。

真假铭文: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

作者: 王沛姬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8524次
ISBN:978-7-5227-0980-2
简介:

商周青铜器(尤其是具铭铜器)是先秦重要的物质遗存,是研究商周社会文化的直接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历来受到学者及收藏者的重视。正因如此,伪器、伪铭层出不穷,为学术研究、收藏鉴赏带来极大的困扰。

商周青铜器辨伪古已有之,但多是从器形、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真伪辨别。本书从前人较少涉及的铭文入手,就铭文的字形结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及涉及的历史制度等条分缕析,初步建立了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的框架,对商周史研究及文物鉴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上一页 474475476477478 479 480481482483下一页  第 /341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