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研究

作者: 安富海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3201次
ISBN:978-7-5227-3784-3
简介:

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唯分数”评价的桎梏,对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考量教师的努力程度,客观评估学校办学质量,引导学校按规律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发展增值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学生发展增值评价不仅需要国家高度重视和政策强力引导,社会与文化的系统性变革,研究者因地制宜的科学研究和系统设计;也需要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家长与社会群体的理解配合;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兴智能技术优势构建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的理论框架、实践模式和诚信体系。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十卷.第一期:2024年.夏季卷

作者: 蒋运鹏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3851次
ISBN:978-7-5227-4200-7
简介:

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

作者: 刘莹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4次
ISBN:978-7-5227-4427-8
简介:

本书从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入手,提炼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的发展脉络与特点经验,分析领导干部激励机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具体成因,构建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探索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的健全之道,为持续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动力,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持。

社会组织的本土经验与实践路径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363次
ISBN:978-7-5227-4109-3
简介:

本书探讨了在国家治理转型和多元治理体系构建的背景下,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各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本书的研究围绕组织实践进行,强调社会组织在行动中受结构性力量和制度性实践的影响,从制度演进的角度探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互动逻辑,指出地方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本书通过分析社会组织的差异性,强调要构建适合本土的中观理论,以解释和回应中国社会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图像学视角下的人口形态与历史情境:以宋代美术图像为...

作者: 张廷波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40次
ISBN:978-7-5227-3782-9
简介:

宋代婴戏图迥异于历代的爆发式增长,一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却也成为困扰学界多年的难题,学者们似乎早已习惯凭借图像构成元素探讨其史学内涵。依据画面所呈现的多子吉祥寓意,看图说话式地认为婴戏图的流行原因是宋代民间普遍存在早生多养、多子多福愿望,未能用更为宏观的视角,探究图像背后涉及的复杂社会及历史因素。本书立足图像学研究基础,以宋代婴戏图盛行为探究缘起,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结合人口学、历史学、民俗学与社会学相关领域,探究两宋人口形态与历史情境。

《歧路灯》与豫西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

作者: 张辉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321次
ISBN:978-7-5227-4346-2
简介:

本书从语言演变、语言接触视角,采用历时与共时互证,描写跟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方言特征词及其语法特征比较研究”“特色构式比较研究”“句式特点比较研究”三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地比较了《歧路灯》与豫西南方言共有或相关且最具特色的语法现象的异同,展示了二者语法现象之间的传承关系及其与近代汉语中其他文献、现代汉语方言中同类语法现象的联系,揭示了18世纪以来河南中原官话语法历时演变的轨迹和共时演变的差异,多有新见,对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有启发意义。

以影为墨:“全媒体”转向与报业视觉生产

作者: 熊迅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81次
ISBN:978-7-5227-4325-7
简介:

人类学研究是否可以把学术视野投向当代社会和周遭时空?大约十年前,作者有机会进入到媒体机构进行田野调查,并在此后进行了持续十年的跟踪调查。本书力图用主位视角和主体表述来勾画关于视觉的意义网络,呈现剧烈的媒介转型浪潮中,当代职业社群及视觉表达的媒介语境、生产规制、意义建构和行动者的策略。

20世纪西方艺术心理学精粹

作者: 吴维忆 周宪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364次
ISBN:978-7-5227-4337-0
简介:

艺术心理学处在哲学美学与经验美学的分野之处,包含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的辩证关系,这种内在的张力突出地表现为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科学、人本主义等不同学派的更迭和消长,也造就了一个根本的二难选择:究竟应当研究艺术作品或活动的固有形式属性,还是要关注其与个体的联系以及个体的经验意义?本文汇编的21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对于艺术的解释需要两条路径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是方法层面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源于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的创作、欣赏和传播既是抽象而精微的精神活动,也是最普遍且多样的实践活动,艺术作品只有置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之中,经过个体与作品的互动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得到研究和解释。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之后,艺术心理学的当代挑战就是如何融合两条路径,建立一个具有一致性的模型,可以兼容容纳世界与个体的动态属性,趋近准确且丰富的目标。

上一页 6768697071 72 73747576下一页  第 /341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