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投资支出对房地产的影响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本书对地方财政投资支出对房地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基于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和SVAR模型实证分析地方财政投资支出对房地产的影响。其次,探讨地方财政投资支出对房地产影响的非对称性。再次,对地方财政投资支出对房地产影响的省际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基于VAR模型分析重庆市地方财政投资支出对房地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
公立大学治理的社会参与
本书在政府-市场-社会-大学的四分框架下探讨大学治理的社会参与问题。首先从社会参与的三个维度和六个层面对大学治理社会参与的概念进行可操作化定义,接着分析了美国、法国和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社会参与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又对美国一所公立大学社会参与的治理现实进行了个案剖析,然后比较了美、法、中三国公立大学治理社会参与的发生类型和发展规律,最后对公立大学治理社会参与的发展趋势、基本特点和价值意蕴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中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提供参考。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差异化投资策略研究
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基础,全面优化中国资本在中东欧的区位战略布局,本书在全面梳理现有国际投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中东欧国家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归纳了其区位优势和历史机遇条件,在明确中国区位选择逻辑依据的同时,从实证角度分别衡量了中东欧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中国投资动机和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空间,并以此为依据,为完善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机制与布局提供了经验支撑和决策参考。
“尚书”与礼仪
本书的主体内容由十篇深入探讨“尚书”与礼仪关系的论文构建而成,这些论文广泛涵盖了《尚书》中的《康诰》《立政》,以及《逸周书》中的《度邑》《世俘》,还有清华简中的《四告》《祭公》等十余篇重要文献,深入研究了包括献俘礼、盟誓礼、封建礼、祭祖礼等在内的近十项商周时代的核心礼仪。本书致力于揭示“尚书”篇章的形成机制,并深入考察了商周社会政治的发展脉络,这一研究对于推动华夏文明起源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绪论部分则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尚书”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价值,为在华夏文化原生态背景下深入研究《尚书》《逸周书》以及清华简中的“书”类文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乡村振兴与工会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成败,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核心战略。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工会组织凭借其独特的组织优势与资源禀赋,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铸就了众多典范之作。本书独辟蹊径,首次深度剖析工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路径与智慧策略,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大振兴,精准剖析其与工会工作的内在逻辑,并全面勾勒工会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责任担当及实践蓝图。本书是广大工会工作者和乡村振兴实践者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宏伟征程的重要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