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研究:1958—2003
库尔德问题是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影响着其所在四国和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与其他三国相比,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现实影响力更大且更为长期。1958至2003年,该问题经历了重大且深刻的变化。本书对该时期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演变开展历史性研究,结合既有文献与阿拉伯语原始档案《伊拉克复兴党档案》,考察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运动在思想、组织和行动三个层次的互动过程,比照双方在核心争端议题上的分歧,同时引入库尔德内部社会结构、政党政治和大国干涉等因素,分析该问题对伊拉克现代国家建构、中东地缘战略格局与大国政治演变产生的历史影响。
西方非言语传播思想研究
本书从学术史角度梳理非言语传播学研究的思想渊源、演进历程、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实践应用以及本土价值等,提炼一百多年来西方非言语传播研究的思想精华,包括非言语传播的核心概念、符号类型、表意机制、传播功能等,并重点分析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视角的表情研究、爱德华·霍尔等跨文化传播视角的时空符号研究、雷·伯德惠斯泰尔等人际传播视角的体态语研究、保罗·艾克曼文化人类学视角的微表情研究、罗纳德·E.雷吉奥等非言语传播的应用研究,以及对西方非言语传播研究的反思等,为中国本土非言语传播研究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借鉴,以推动非言语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和时代化发展。
免疫接种与隔离: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
本书从医疗社会史视角探究19世纪英国以“免疫接种与隔离”为代表的天花防治举措演变历程。自18世纪人痘接种术传入英国以来,以萨顿法和牛痘接种术为代表的医学革新成为防治天花的新举措。在英国政府、医学界和民众各种形式的参与下,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几经变迁,从以人痘接种、萨顿法、牛痘接种为代表的免疫接种为主演变为免疫接种和以莱斯特方法为代表的隔离并行,天花防治成效显著。英国天花防治体现出医学进步与传统观念的碰撞,中央政策与地方自治的权力调整,政府政策与民众诉求的协调,形成渐进性、灵活性与独特性的特点。19世纪英国天花防治,作为传染病防治范例之一,在传染病全球化的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与理念
浙江丽水市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重要成果。
本书通过全面系统总结体制机制建设、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生动诠释了丽水市不断拓宽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全面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提供理论支撑,为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提供丽水示范。
流动人口群体分异包容性治理研究
王瑞雪,1990年生,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2018年、2022年先后获得内蒙古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改革理论与实践、基层治理创新等。主持、参与科研项目6项,已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编专著1部、教科书1部。
《荫椿书屋诗话》《味灯诗话》笺注
本书为云南省哲社重点课题“云南古代文学理论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之一,以清代中期和晚期两位云南诗人师范和王宝书的两本诗话为对象,在笺注的基础上,结合两位诗人生平,对其诗学思想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对诗话中涉及的各地诗人、文学活动和相关背景、事件进行了考证并作注,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与作者同时代一批不为世人所知的诗人群体面貌,为读者解读诗话提供全面的参考。
轻罪程序论
轻罪治理是刑事司法系统工程,贯穿于刑事诉讼各阶段,也是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需要共同面对和回应的课题。本书分析了轻罪案件程序体系化理论基础,梳理了普通程序与速决程序关系,论证了轻罪案件适用速决程序的动因和限度。基于当前我国轻罪案件适用程序已形成多元发展态势,本书对于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刑事和解程序、附条件不起诉程序进行了类型化具体分析,结合认罪认罚制度适用分析了轻罪案件适用程序的体系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轻罪案件书面审理方式。总体上,轻罪程序治理任重道远,既应重视案件类型多元发展适用程序,同时,也应注意程序之间的案件类型的交叉、重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