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健康信息:风险与规制
在大数据时代,蕴藏丰富价值的个人健康信息不仅在医疗决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还在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治理等多个社会层面存在广泛的应用。然而,数据化的个人健康信息与传统的健康信息相比,既具有自身的诸多优势,也同时存在固有的脆弱,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作为一本将医学与法学交叉与融合的专著,本书通过界定个人健康信息的概念、范围和特征,梳理其发展的阶段和应用流程,进而分析个人健康信息在收集、加工、使用及删除等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以及在信息应用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而导致的潜在歧视和权利冲突。结合该领域国内外法律规制的框架、具体制度以及合规经验,提出既能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医疗、健康产业等领域的顺利应用,又能切实保护个人健康信息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从竞争迈向合作的中法关系:以中部非洲为例
本书以21世纪初以来日益加深的全球化为背景,从非洲学者的研究视角对中法两国在中部非洲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与分析,同时就非洲国家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立场和政策取向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首先提出一个中法非三方学者近年来开始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国在非洲地区的经济活动逐渐增加,中法两国在中部非洲地区的互动关系是否正在从竞争转向合作?从竞争和合作这两个维度和变量出发,作者对中国和法国在中部非洲9国开展的双边和三边关系开展历史性考察,试图对中法两国在中部非洲地区的互动关系性质做出判断,从而证明这种互动关系已经开始从竞争转向合作。
市场与艺术:上海孤岛时期演剧团体研究
市场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上海孤岛时期的戏剧业,因为处在特殊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中,一度达到了繁荣状态。本书选取了此时期上海京剧和话剧领域的几家大型演剧团体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它们的成功经验,旨在探索市场对艺术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对戏剧发展有所启示。
气韵:一个审美概念的传衍
本书勾勒了中国画论中“气韵”这一概念的行成及其传衍历史,兼及讨论西方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全书共分十二章,从顾恺之“传神说”的语境,到谢赫的《画品》,书画同源之说,等等,再在作者常年从事美术史翻译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画论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是对中国古代文艺观念有关“气韵”的传衍轨迹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总结。书后还做了《全齐文·古画品》稿本和明代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的影音件附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中国高校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社会化研究
本书把通用语语用能力的提升、通用语语言认同的发展、以及国家认同的增强视为通用语语言社会化的三个基本阶段。本书结合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手段,基于两所高校的参与者在通用语语用能力发展以及认同发展方面普遍趋势与个体差异的初步探讨,进一步分析选定核心参与者国家通用语语用能力的个体差异。本书的研究还整合了民族志与叙事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了核心参与者国家通用语语言认同的不同层面,并考察了影响其国家认同构建的诸多因素。
制度·思想·文化:历史视域下的清代文学研究
本书以中华多民族文化史的研究视角,将清代蒙古族诗人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创作群体的文学活动呈现于中国文学史的辉煌史册中。并在中国制度史、思想史、新文化史的关照下解读这个具有民族符号的创作群体,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中梳理出清代蒙古族诗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解读,以拓宽清代文学研究视界、建构清代文学研究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