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库
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学列表 >经济学详情

走向未来的经济模型:质疑与前景

发布时间:2018-02-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摘要:经济模型是数量经济学的灵魂。面对对经济模型的质疑,通过论述经济模型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区分经济模型、经济模型研用者及其研用的经济模型,为经济模型正本清源,并论述了经济模型选择中研用者的态度与责任,以及所研用的经济模型的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与关键性,进而分析了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济模型研用者任重道远,经济模型将迎来一个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  经济模型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数量经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是苏联、西方经济学本土化的产物,时至今日,无论在理论、模型技术,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模型是数量经济学的灵魂。一直以来,国内外都有一些专家学者撰文质疑甚至批评经济模型,如最近p值被美国顶级政治学术期刊《政治分析》禁用,以致引起对经济模型乃至数量经济学的怀疑与偏见。为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商榷。

  一、经济模型的基本作用

  相对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来讲,经济模型是从事经济问题研究与实际工作者的实验室。如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下,这种实验室特征更为突出。经济模型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以宏观经济调控为例。宏观经济调控,第一步是确定调控方向,第二步是确定调控力度。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现状与实际问题,调控方向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但调控力度则难以确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为刺激生产,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是一种调控方向的选择,比较容易确定。但利率降低多少,是一个调控力度的问题。降低少了,达不到刺激生产的目的;降低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固然我们熟悉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际情况,但在尚未引入应用经济模型的时候,对调控力度的确定,只能依靠我们的认知与经验,做出大体的判断选择。然而,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现实背景下,研制、建立与使用经济模型来确定调控力度,则是一种科学、可行和有效的选择,而且不失为一种较精准的确定选择。这方面,国内外均有成功的例子,体现出数量经济学的独特优势和生命力所在。为叙述方便,以下我们把研制、建立与使用经济模型的研究与实际工作者统称为经济模型研用者,同时把研制、建立与使用经济模型简称为研用经济模型。

  其次,以政策实施事前和事后分析为例。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是服务于经济调控目的的,同时由于经济系统内在的复杂联系,实施这项政策也会产生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尤其会产生负效应或副作用。如考虑到农民工工资过低,为了提高他们的收入(当然提高多少又是一个力度问题),制定并采取最低工资政策的措施。由于工资是成本的一部分,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导致产品原材料、燃料等要素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物价上涨;同时由于农民工收入增加,也会导致他们需求上升,进而拉动物价上涨……等等。因此,在这项政策实施前需要做出事前的预案分析,即确定农民工工资涨幅,明确并使所产生的负效应或副作用都在可接受或可控制平衡范围内,这就需要经济模型。在政策实施后,我们还需要评估政策实施的效应,包括是否达到政策实施的目的、所有的负效应或副作用是否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及还存在其他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可见,政策事前和事后分析都需要研用经济模型。

相关词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