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列表 >文化教育详情

用政论片书写中国新故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24
收藏 纠错

  政论片作为我国电视节目中极富特色的类型,最近几年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百年潮·中国梦》《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必由之路》《大国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摆脱贫困》等一批重点片目亮相荧屏,从政治、经济、党建等方面展现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反映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不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党建文化,还引发广泛热议。这些政论片书写了中国新故事,起到了凝心聚力、达成共识的作用,成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的重要拼图。

  传播媒介的进化、受众接受方式的变迁,给政论片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一方面,新媒体信息过滥与泛娱乐化容易解构和淹没主流话语;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角色可随时转变为传播者,其扩散的信息有时能获得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传播广度与说服效果。政论片以传递政治理念、传播政治话题为主要宗旨,在思辨性、政治导向性和理论性上与一般专题片有较大差别。要将抽象晦涩的政治概念及术语转化成让观众入脑入心的影像内容,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有效解读和传播,就必须结合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进行创新。

  以真实为先增加政论片说服力

  政论片大都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意味,在经过层层把关及议程设置之后,其叙事文本往往已与真实的生活情境产生了偏移。而声画“两张皮”的传统表述过于生硬,对观众的接受度有较大影响。特定的议题及内容固然限制了政论片表达方式的样态,但仍可通过一定的手段增强其叙事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如通过向观众展示可感的真实事件和具体的微观数据来弥合叙事文本和真实情境之间的缝隙。这种从真实事件中引申主题的叙事方法不再对历史材料和抽象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一种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的表述技巧,既保证了政论片叙事的宏大性,又提升了真实性。

  在过去的一些政论片中,叙事大部分均由解说者主导。对于被讲述者的观点,观众获得的往往是由解说者间接引述的“二手”资料,而非直接引述获得的“一手”话语。政论片应该注重挖掘和利用个人叙述者的叙事能力,将个体叙述与解说者叙述结合起来,交替叙述,辅以评论,可以形成鲜明的叙事节奏,让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也让论证更加有力量、有说服力。

  以多维视角提高政论片艺术性

  一般专题片的叙事视角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零聚焦,其特点是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事,对事件和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了如指掌,可透视人物的内心;二是内聚焦,即叙述者从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叙述其体验的世界;三是外聚焦,即叙述者仅描写可见的行为,不介入任何内心活动。零聚焦象征着某种权威与真理;内聚焦则是一种平视的视角,观众与叙述者一同进行体验;外聚焦中叙述者的痕迹被最大程度消除,观众高于叙述者。

  在政论专题片中,最常使用的是零聚焦(又称“全知视角”)。阐述重大政治议题的政论片虽然以零聚焦叙事为主,但并非全部都依靠解说完成,同期声中出现的个体叙述者在流动的视角中也可以完成全知叙事。个体叙述者的视角是有局限的,但通过个体叙述者之间的彼此呼应,也能达到全知叙事的效果。如在《必由之路》中说到运20试飞时,就先后呈现了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党委副书记李胜超、型号试飞总师霍建武和测试所党总支书记孙科三人的采访,通过他们来叙述准备试飞的过程。这样,在多个个体叙述者即多个限知视角之间的交替流动中,形成了多元的全知叙事视角,让全片更具客观性。

  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加论述的深度并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近年来的政论片除零聚焦叙事外还使用了其他叙事视角。如需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时,外聚焦叙事就是惯用的手法,尽量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原汁原味地传递给观众,甚至不使用任何背景音乐,以尽可能简单的表层信息来传递尽可能丰富的深层内涵,保证了讲话的真实性与权威性。这种外聚焦叙事类似“留白”的特性,可以使其从大篇幅的零聚焦叙事中突显出来,保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严肃性。除此之外,内聚焦视角叙事也会被穿插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可以使观众产生同理心,通过这种视角能使观众沉浸到叙述的故事情节中,完成真情实感的转移。

  以新影视技术丰富政论片表现力

  新影视技术的发展为视听语言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航拍技术以其富有冲击力的镜头,使观众跳出原有的固定视角,获得全新的感官体验;动画合成技术使冷冰冰的大段文字和数据变得生动有趣,让观众易于接受;影音修复技术使陈旧模糊的影像和音频也能在高清制播流程中使用,让历史栩栩如生地复现在观众面前。这些技术为政论片的创作增添了新活力。

  在以往的政论片中,受限于直升机的性能及成本,较少采用航拍镜头。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无人机公司,多旋翼无人机、陀螺稳像、自动跟踪和无线数据传输等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政论片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新兴的镜头表现手段,航拍提供的全景视角非常适合用于表达政论片中高屋建瓴的宏大主题。以往“航拍=俯拍”的观念被打破,航拍创造了变化多样的长镜头,甚至取代了摇臂及索道摄像系统的部分功能。如在《必由之路》第1集《历史之约》的开头,无人机围绕人民英雄纪念碑旋转上升,视角从仰视变为俯视,背景从蓝天白云变为广场上的人们,完成了大跨度的流畅视角变换。后期制作中再结合变速处理,使画面更加震撼。

  在政论片的创作中,动画和可视化技术的引入解决了声画对位难的痛点。如图片的动态化、立体化制作,可以将历史照片复活,照片不再停留在平面、静止、僵化的维度,增强了视觉感染力。这种技术不仅将史料图片的前景与背景分离,制造出运动的效果,在描述战争时还会加上烟雾、枪林弹雨的特效。以往的政论片在展示文稿、报章、法律条文等长篇文本时,往往只有简单的二维特效,如平移、缩放、旋转、镶嵌等,与动态的视频组接在一起则会产生较大的反差,造成一定的枯燥感与割裂感。立体动画效果打破了静态字幕和图标的局限,更好地复现了重要信息。而地理可视化使用动态地图直观地展现了地理上的局势分布与变化,使观众仿佛在太空俯瞰大地,这在近年来的许多政论片中得到应用。

  政论片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论片创作上的持续创新,对于聚焦中国热点、表述主流话语、讲好中国新故事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