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列表 >文化教育详情

探索博物馆文化传播新路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26
收藏 纠错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和大众学习的重要平台,通过发挥社会教育和引导作用,广泛培育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感,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事业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11月制订并通过了《关于保护与促进博物馆和收藏及其多样性、社会作用的建议书》,强调应当支持博物馆利用信息技术分享和传播知识,以帮助其更好地实现主要职能。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博物馆理念的转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博物馆展览、演绎和研究等多个方面。

  博物馆搭乘信息技术快车

  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推动文化资源开放和知识共享,始终是博物馆的价值追求。综观世界博物馆发展潮流,面向公众开放数字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说,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以博物馆网上展览、网上文物数据库、网上直播导览、网上教育课程等为代表的博物馆新媒体传播形态,受到公众普遍欢迎。

  新媒体、新技术使得博物馆展示设计呈现平面化、立体化与空间化的特征。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胡卫军说,囿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博物馆出现史无前例的暂停对外开放现象,直播等新模式应运而生。随着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的推陈出新,直播等新模式改变了博物馆的开放形式,也将提升博物馆信息化传播的速度、力度和广度。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以上海红色场馆为例,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博物馆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他认为,上海红色场馆存储、检索和传递了海量信息,突破了文物加文字说明的传统展示手法,创造出多感官的信息传播方式,生动再现了红色文化。同时,增强展示的参与性、交互性和趣味性,激发观众参观兴趣和主动学习,切实通过互联网+公众平台延伸展教空间。

  科学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日趋发达,博物馆“活”起来了。但是,个别显性和隐性问题在博物馆运营中渐显端倪。陆建松表示,红色场馆相关传播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和精神,特别要提炼红色文化资源里的红色精神,夯实传播红色文化之基;要做好新媒体内容的策划和编剧工作,把握好传播红色文化的关键,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观众喜爱的文化传播内容;要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适应技术和公众文化消费习惯,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新媒体运用于博物馆的同时,数字化技术加持也给博物馆带来了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一方面,数字化的博物馆藏品可能面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另一方面,博物馆对数字化藏品的展示陈列,增加了被侵权的风险。对此,胡卫军认为,有必要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全过程中,尽可能地实现著作权合理利用与侵权风险防范的双重目的。在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之前,务必做好著作权的确权清查工作,谨防侵犯他人注册版权。遵循技术与法律的互动之道,引入区块链技术,破解博物馆藏品中“孤儿作品”的版权利用难题;对部分进入公有领域的数字化博物馆藏品,可以借助市场营销策略更好地扩大开放获取程度,让传统文化在数字版权时代更加璀璨,助力博物馆积累更多的数字版权财富。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博物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业务生态结构。刘曙光认为,对于承载着收藏、保护、研究及教育等多个功能的博物馆来说,应当顺势而为,乘上新媒体的快车,努力转变自身角色、拓展传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不断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