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库
退出 权限查看
欢迎  【切换用户】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艺术列表 >文化艺术详情

路阳导演分享电影中的导演创作

发布时间:2022-06-14
来源:戏剧影视教指委 作者:

  68“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五季第十六讲,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黄冈师范学院主办,由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共同承办。邀请到路阳导演就“电影导演:现实与想象、理性与感性”一题于云端开展精彩演讲。本次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B站账号、“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同步直播。 

  讲座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担任主持。 

  首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周星教授致辞周星教授向参与本次讲座的路阳导演、杨疾超院长表达了欢迎与感谢 

  接下来由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一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建设点项目主持人,湖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联优秀中青年人才库专家成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湖北中流印社副社长,湖北省硬笔书法联谊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造型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100名优秀书法人才,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武汉市书法院院士,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黄冈市第四、五届政协常委杨疾超院长致辞杨院长为大家介绍了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及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发展简况黄冈师范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于2012年11月获批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8年三月获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院作为该学科建设主要单位之一,以彰显学科特色、立足专业基础、服务人才、尊重人才、人本创新为原则。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新闻传播学院目前设有授予该学科的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艺术两个二级专业并开设微电影实践班,以及三批影音工作室、话剧社等13个专业学生课堂。在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方面学科现有专门教师43人,形成了一支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学科教师通过科研项目申报,校企合作等形式,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其中与企业对接建立实习示范基地校企合作平台达到30多家,为地方企事业提供了策略、咨询、技术扶持等相关科研课题40余项,为地方培养出众优秀毕业生超过一千人。黄冈师范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立足黄冈区域文化资源,致力打造成为专业建设、扎实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科研究特色鲜明的具有包容性和吸引力特色学科。最后杨院长预祝本次讲座圆满成功   

  接下来路阳导演与张燕教授正式开启本次讲座与对谈路阳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北京自由酷鲸影业有限公司董事代表作品及所获奖项众多:2010年导演电影处女作《盲人电影院》获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最受观众欢迎大奖、俄罗斯喀山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中国金鸡电影奖 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14年《绣春刀》获第16届华鼎奖最佳新锐导演、第51届台北金马影展 最佳造型设计奖及其他4项提名、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受瞩目电影奖及其他5项提名、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等2项提名;2017年《绣春刀II:修罗战场》获第54届台北金马影展 最佳动作设计等4项提名、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动作电影等2项提名;2018年执导电影《刺杀小说家》。   

    

  张燕教授首先从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风起陇西》开启了对谈 

  张燕教授非常感谢路阳导演今天来到直播间与大家分享艺术创作中的心得体会同学们都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风起陇西》非常感兴趣,这部新剧制作精良影像极具电影化,整个故事讲述非常复杂,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也令很多研究者大佳赞赏。您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三国题材里面,结合马伯庸原著小说的情景基础,勾勒出这样一部悬念迭起,新意十足的古装谍战大戏首先想请您谈一谈该剧创作的过程,包括当时的所思所想,进行的整体规划等。 

  路阳导演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首先《风起陇西》这部作品有马伯庸老师非常出色的优秀文学来源,又经过了金海曙老师的编剧工作其实从小说到剧本的改编是非常艰难的工作金老师从小说里找到了可以深化表达的戏剧冲突以及主题。我很早就看过《风起陇西》这部小说,并感受到了马伯庸在用一个现代视角切开历史,并用小人物的故事在历史中寻找可能性的创造思维,金老师在剧本改编过程中也沿用了这样的思维,又加入了能够与观众产生关联的这样一个方式。这个剧本本身是非常吸引我们的,我们就开始考虑如何用一种活动的传统方式来讲这个故事,这里面包含了文本和影像,综上考虑,再开展我们如何讲这个故事的讨论 

    

  张燕教授您刚刚提到关于“进一步表达”的信息,请问除了原著提供的想法和框架之外,这部作品有哪些方向是按照您的创意构思进行推进延伸出来的呢 

  路阳导演就作品的基础来说,剧本已经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创作文本,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通道”建立的更好无论是剧中的场景,还是人物所处的情境人物关系,都能够让我们和观众跨越时空形成一种联系,找到一种共通性即使是在不同时空里面,我们依然在生活中具有某种共性。我们试图去建立观众的理解和亲近感,而不是想要放大距离尤其要在戏剧中依据人物关系让戏剧变得更生动。 

    

  张燕教授您刚刚讲到了人物关系发挥生动戏剧性其实整部影片特别复杂,里边主要是三条线索牵扯到了诸多历史人物,有些还是虚构的人物,这些人物太过于“满”可能会提升对戏剧性的要求在最后讲述故事主线的时候,您对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联和对接有什么样的核心想法呢? 

  路阳导演《风起陇西》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量以及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确实与之前的作品都不太一样,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即如何在丰富或纷杂的人物关系里理清戏剧。主要的戏剧故事依然会先找到每个人物的诉求,让这些人物对我们来说是实在的,可以感知的然后再去搞清楚他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他们想要什么等等实际上我一直觉得在创作中故事不应该复杂,故事对观众来说应该简单明了,无论是电影还是一个戏。我们看到很多很有趣的电影,它的故事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人物部分,人物一定要通透实在而不是概念化的人物始终是核心,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您说的很对,首先还是要理清人物。      

    

  张燕教授刚才您讲的时候我特别感动,在您此前的作品中无论是《盲人电影院》还是《绣春刀》系列,包括《刺杀小说家》等,当每个人物处在困局中,他们都有一种坚持和信念在,这是不是您从始至终贯穿的一个主题意念?这样的创作理念和方向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什么原因触动了您去表达这么一个恒定或者有力量感的主题? 

  路阳导演可能还是潜意识里面有某种指引因为故事创作首先还是先从人物开始,通常都是从一组或者几个重要的人物开始去着手,判断它会形成一种怎样有趣的可能性然后由人物告诉我们这应该是怎样的故事,然后才去决定或者去寻找,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或者类型讲这个故事,所以方法和类型一定在往后工作里面决定的事情,第一步一定是人物和他们在这条路上要做的事情。 

       

  张燕教授您从第一部影片开始抓取的题材和拍摄的对象就很特别,也让我们第一次被您的电影所感动,比如《盲人电影院》展现的特殊群体。您是在什么情景之下发现的这个题材并且愿意把它发展成这样一部作品的呢 

  路阳导演这要感谢我的一位编剧搭档陈舒,我们一起合作了好几部电影的工作。在2009年的时候,他在东城区一个真实的盲人电影院做志愿者,这是一个私人的社区搭建的平台,他们为盲人观众放映电影并讲解内容。他在那做了志愿者之后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看到之后非常震撼,我会想象他们是如何去感受电影的。并且那个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我想要拍一部电影,这是关于电影的一个特别终极的梦想。所以其实一方面我觉得有一种机缘碰到这样一个故事,另一方面就是那个时候我和整个团队的这帮伙伴们都挺不顾一切的,希望能够完成拍电影这样的一个想法。 

       

  张燕教授:看您的电影,再听您的讲述,觉得很多导演的个性坚持其实跟创作出的影片品行之间是一种对接的关系。您有一部影片叫做《房车奇遇》这个片子在以前的谈话当中很少提及,它讲述了一位身患白血病但是希望找到孩子来拯救自己生命的老板,通过一段公路旅程,表现他从恐惧死亡到坦然的面对死亡,从最开始的冷漠、自私,最后变成了温情的回归和良心的发现,这个故事其实也很特别,是在怎样的时间情景之下拍摄的呢 

  路阳导演:实际上那个时候是《绣春刀》剧本已经写完一段时间,想尽办法找投资来进行《绣春刀》的拍摄,确实那段时期是很艰难的。很偶然的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就是团队可以有这样一个拍摄,成本也不高在拍摄中去学习和增进对电影的认识很重要的,我们始终在创作中去学习去了解电影所以类似于是额外的得到了这样一个奖励,我们在很快速、很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准备了这个剧本,并完成拍摄了。 

       

  张燕教授:您的作品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有《绣春刀》系列,故事设定在明朝看似朝廷庙堂之间,但是实际上又是一个江湖的故事我记得您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过《绣春刀》是您特别想拍的电影的形态,影片中大的历史背景绝对符合记载,你们要做的是在历史缝隙的当中寻找可能性那么您拍摄《绣春刀》的机缘和考虑是什么呢? 

  路阳导演:首先作品中的人物对我来说是有趣的,其中非常有生命力的人物群像的展现对我来说都是很实在的,不是概念化的或者想象的符号式的,我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种人物体验。我周围的朋友或者是他们认识的人,能告诉我可以把我们的那种感知放到明代的故事背景下面他们生活的困境和他们外在的很漂亮的制服其实有很强烈的冲突,他们作为一个生活的人的欲念还有挣扎很吸引我,我当时很确信说,想要拍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想要去把这样的故事分享给观众。 

       

       

  张燕教授:很多的学者认为《绣春刀》系列在中国的武侠电影史上应该有它的一笔,因为它突破了常规武侠惯用的打斗动作的设计在某种类型上是一种突围。影片里的打斗看似很实,有刀剑之间的碰撞,却没有太多吊威亚的场面等这样的设计和想象是一开始就定调的吗?还是有一些相关的参考? 

  路阳导演:大概是在剧本开始做的时候有这样一种预想,希望影片能够有写实的呈现让观众能够相信在那样一个时代里面会有这样的人会有这样遭遇。我们希望一切看起来是更加真实的无论是打斗场景还是兵器设计其实拍摄中会用到威亚,但我们会把绝大部分有威亚痕迹的戏都剪掉,留下看起来最真实最物理的部分动作戏是刻画人物的一种很重要的场景和手段要能够跟文戏部分有很好的配合,二者应该是统一的。 

 

  张燕教授:接下来与您聊聊《刺杀小说家》。现在您的作品,有从小说改编而来的,也有原创的那什么样的故事能够吸引您,《刺杀小说家》又是如何处理原著和改编之间关系的呢? 

  路阳导演:《刺杀小说家》的原作是双雪涛的中篇小说,我在看那篇小说的时候,文字里所呈现的信念感超越了对生活常识认知的信念感,让我感受到人或许可以跟命运掰掰手腕这种非常有生命力的创作会天然的吸引我,也许它跟我们之前创作的《绣春刀》或是《盲人电影院》有某些共通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在看那篇小说的阅读的角度带来的这种相近感受。实际上《刺杀小说家》类似于在《绣春刀》的主题上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往前走的更远了一些,进行了更浪漫更夸张的讲述。   

     

  张燕教授:其实《刺杀小说家》里面有很多现实的问题,这种从断裂到最后复归的不放弃的精神情感,其实是当下社会当中的也是电影中现实世界的概念剧情的两条线之间到最后的交叉点,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完整性,而且有双向的推动力,这其实是您和编剧的创新。 

  路阳导演:当时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保留我们在读原作时的感受,那个感受一定来自于文字里最核心的部分刺激我们去讲述故事的那一部分另外如何能够在原来的小说中推陈出新,把故事通俗的讲给观众,让它具有电影另外的生命其实是挺有挑战的一件事情可能《绣春刀和《绣春刀2》原创的故事是先去找到让我们相信的人物,人物会告诉我们故事应该往哪进行。而《刺杀小说家》在改编过程中,我们知道重点是哪,知道这个故事要讲什么,以及结局应该是怎样,这跟以前是不同的工作方式。 

       

  张燕教授: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您觉得哪一场戏特别有难度印象最深刻的场面是什么? 

  路阳导演:其实都很难,无论是战斗的场面还是最后的决战,都要去把握角色和原作的统一。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是真实可信的活生生的角色其实我们在做这个片子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同时又没有可完全作为参考依据的影片我们需要在工作中找到一套新的流程并完成这一系列构想即使在后期很多镜头在制作过程中,也要无数次的进行修改调整,甚至也有重来的地方,但我们始终没有怀疑过自己。 

       

  张燕教授:您和团队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尤其特效方面做了很大的尝试和推进。对现在的电影生产来讲,您觉得通过实践,中国电影还有哪些环节相对比较弱,或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和持续推进的? 

  路阳导演:其实创作者的创作习惯是因人而异的电影的创作和制作也不是只有唯一的一套或者几套办法。我觉得肯定会有工业化流程的存在能够帮助创作者们减轻一些负担。能够通过前期或者在后期过程中的一些创作方法,帮助我们减少拍摄中但风险和不可控因素其实是工业流程对我来说最重要的部分这能够给我们在现场更多的时间,反而是有更大的自由度。因为我们已经有一套可依照的拍摄方案,在这个方案之上尽情的去发挥,尽情找到一些即兴的东西。但是我们又不怕脱离合理的创作思路。 

       

  张燕教授:您现在的创作阶段,其实跟刚刚出道时候的创作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寻找资金或者创作的机会可能比较难。当下的中国电影虽然因为疫情的关系有一点衰退,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常态,后续还会快速的发展。您对年轻的创作者是否有相应的建议,即怎么去平衡或者怎样去处理商业艺术还有市场之间的关系呢 

  路阳导演:有的时候我们都会陷入某种很奇怪的状况,我们会渐渐的有所迷失,会想把电影越做越大但其实电影创作不在于这个电影的体量多大或投资多大最重要的是这是不是真正我们想要讲的故事,把那些方方面面谈到的技术或者手段都摘掉之后,是否依然是我们想要讲的故事从而回到一个最单纯的创作状态很重要虽然现在我的创作条件会比以前好一些,但我还是非常珍惜敬畏每一次创作的机会珍惜每次合作的人合作方以及将要去面对的观众。是不是可以不带有任何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开始创作是不是创作本身已经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快乐这是很重要的。     

  张燕教授:我听的特别感动,您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了您的真诚。而且您的创作里一直有着克服困难的信念感,所以我觉得您的电影不断有新的样貌对您自己来说也是不断的挑战和创新我们也特别希望后续看到您的更多精彩作品。 

  对谈结束后,迎来了线上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路阳导演也一一回应进行了答疑解惑。在主持人张燕教授的总结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相关词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