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社科好书】中非智库论坛十年探索、成效与前瞻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2-06-24
收藏 纠错

  2010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与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合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非隆重举行,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研讨会发表重要演讲,并在大使馆亲切接见浙江师范大学学者代表团,对如何做好中非学术交流作出明确指示,提出殷切期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在各方支持下开始筹备中非智库论坛,力争成为中非智库交流的国家级平台。2011年,经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批准设立“中非智库论坛”,每年分别在中国和非洲举办。自创立以来,针对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设定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中国外交部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成为中非外交界、学术界、智库界、企业界、媒体界等对话交流的机制化高端平台。

  2021年,中非智库论坛第十届会议发布了王珩教授等的中英文著作《中非之“智”助力中非之“治”:中非智库论坛十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一个总报告和十个分报告为纲来统领和展示中非智库论坛带来的思想对话与智慧交流,对中非智库论坛的“智”与“治”娓娓道来,基于中非智库论坛的十年实践考察、中非智库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致力于探索提高中非智库合作水平、拓展合作路径、丰富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的有效途径,契合了《报告》的“中非之‘智’助力中非之‘治’”,为非洲治理、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策略与智慧支持。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对非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该书从纵向上对论坛的缘起、筹备、创建、发展、成效等做了回顾,从横向上剖析了论坛的主题及议程设置、内容、形式、特点、经验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论坛发展内涵,形成“以智助治”的思考启示,并结合新形势提出对策建议,探索构建中非智库合作网络,进而形成中非学术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创始院长、中非智库论坛的主要发起人,回望十年十论坛,正可谓是“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十年十论坛:中非智库论坛的创建历程与特殊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关系获得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和大陆,过去十年,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引擎和推动机制的中非全方位合作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国际关系中最引人关注的领域之一。世界正处在一个变革时代,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复兴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在此阶段,发展中国家的思想自立与知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迫切需要中非双方启迪思想智慧,探寻未来方向。

  智库工作应时代之需,是国际话语权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当初创办中非智库论坛时,我们提出了“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的论坛建设宗旨,通过中非智库论坛的建设来搭建一个开放、平等、共享的中非思想对话平台。就非洲发展问题、中非关系及相关领域的话题进行坦诚对话、思想交流与政策研究,以增进中非了解,扩大中非共识,更好地发挥中非双方智库在推进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作用。《报告》立足新时代背景,梳理了中非智库合作论坛的历史,分析了中非思想与智库交流的现状,总结了经验与教训,剖析了问题和挑战,借鉴全球智库合作先进经验,并结合中非智库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探索中非智库合作交流路径、建立中非智库合作网络、构建中非学术共同体和助力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智库建设应发展之要,是思想智慧与实践共建共享的重要载体。中非学术合作与思想交流的发展应具备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和特殊贡献。加强中非思想对话交流的意义是寓于世界文明发展史之中的,它将为促进中非文明复兴、加强中非发展合作提供源头动力。因此,中非智库论坛是中非学术机构和智库共建共享思想交流平台、宣示原创知识话语体系的一种特殊努力。

 

回顾与前瞻:中非智库论坛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成效

 

  中非智库论坛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后,肩负着促进中非民间交流的职责,得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政府层面的积极助力、智库层面的广泛合作以及社会层面的广泛响应。随着论坛不断走向成熟,论坛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论坛规格高、范畴广、议题新,具备高度前沿性;影响广、反响好,赢得了广泛认可。中非智库学者以“智”助“治”,中非智库在参与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减贫治理与共同发展、互学互鉴与全球治理、强化思想交流、促进智识共享和创新培养方式、提升智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中展示了从中非合作的实践出发,提炼出解释中非共同发展的话语概念,比如“发展”“合作共赢”“中非命运与共”“脱贫减贫”等,突破了西方话语体系下的“野蛮、落后”“新殖民主义”“威权政府”等标签性知识概念。历届“中非智库论坛”的举办,其主题与议题的设置,论坛所讨论的话题与使用的概念,都是围绕着中非合作的核心问题,围绕着中非双方所关切的重大问题来开展的,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中非双方学术界、思想界的共同话语形态与知识体系。《报告》深入总结了中非智库论坛运行机制及成效经验,形成了“以智助治”的思考启示。

 

 

  在分报告中,作者以综述的形式让读者融入到每一届论坛,让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中非合作现实与发展的解读,更是关于中非双方思想智慧、政策方案和知识产品的碰撞。丰富中非智库合作路径,提升论坛自身建设水平,促进“非洲学”特色学科建设,推动中非智库建设和延伸高校智库的价值链,充分展现了中非智库论坛带来的巨大价值与贡献。

 

迈向新十年:中非学术合作与思想交流的前景展望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担当。中非智库论坛下一个十年要提前做好规划,加强对中非关系的全局性、前瞻性研究,创新思维,脚踏实地、深入研究实际问题,挖掘中非合作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多提政策建议。同时向非洲、中国和世界人民讲好中非友好故事,增进中非双方理解认同。让论坛起点更高、特色更鲜明、影响更广泛,成为全国智库助力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标杆”。

  一是承担新使命:明确战略定位,树立高位目标。中非智库论坛是为服务国家战略而建设,应坚持国内国际双轨制发展径路。创立多方参与机制,以中非智库论坛为核心,吸收来自亚非拉国家一些更好解决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南南合作、金砖合作有一个更大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由中非合作辐射带动全球范围的南南合作,向世界供给知识资源。论坛真正的目的是发现人才,产生成果,要注重后续成果的深度开发和传播,把中非合作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集结成册”,形成话语向世界分享,提升论坛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因子。

  二是拓展新路径:搭建实体平台,提升品牌效应。中非智库论坛创办了刊物和网站,现在点击率超过500万人次。在“互联网+”时代,论坛需要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建立论坛独立服务器和资源数据库;探索建立中非智库合作网络,成立中非学者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平台。适时推出中非智库(青年)论坛,为中非双方硕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广泛参与对话交流提供平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或新闻总署的推动力量,能够做出我们共享的知识品牌,形成持续的国际传播话语平台,通过传播平台建构自己的话语权并精心维护,以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形象。

  三是推出新举措:协同多方资源,维系运作稳定。一方面,论坛要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开展深度合作,争取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场所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宣传资源投入等,丰富论坛的可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论坛也要为相关投入方提供智力支持,深度开发学术智力产品,协同合作将其转换为经济效益、理论效应,实现“投入—产出”有机联动。论坛实体化、机制化、创新化、协同化、国际化的“五位一体”驱动,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同时,如何留住人才,又需要通过待遇提升、权责划分(行政管理、教学研究、后勤保障等)、平台搭建等多方面共举。探索智库的商业化运作、机制化运作,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自我造血的功能。实施产品开发,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前提下,配套开发相关产品,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的多元平台进行推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中非合作关系方兴未艾的前景,认真总结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年以来,中非双方在学术思想领域相互合作、平等交往所取得的成效,认真总结中非智库论坛建立10年以来,中非智库学术思想领域紧密深度合作所取得的成效,包括我们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认真分析现在面临的短板和缺陷,继续努力向前,非常有必要。期待在未来的年代,我们所用心浇灌的中非智库论坛这棵“十年树木”能更好地成长起来,成长为扎根中非大地的参天大树。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也是时代的使命。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院长)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