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考古列表 >历史考古详情

在回应实践中发展政治哲学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09-29
收藏 纠错

  与近代西方发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和社会转型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也带来了价值世界和规范世界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催生出的新命题亟须政治哲学的回应。9月24日,首届“桂子山政治哲学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政治哲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政治哲学观念臻于成熟

  什么是政治哲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认为,厘清政治哲学中西古今的诸多面向后,才有可能在综合审察基础上对政治哲学作出较为清晰合理的概念界定。他从政治哲学的现代汉语语言起点、观念发展、专门政治哲学思想史著作对政治哲学的解读三个层次,初步勾勒出现代汉语中作为二级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万俊人在梳理政治哲学思想资源后,将政治哲学简要概括为国家政治生活及其基本秩序与意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基本政治主题及其价值意义的哲学探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建华从政治的有限性分析入手,倡导一种“有限政治”观念。他认为,“有限政治”绝不是对政治作用的轻视,相反,它从政治的本真性出发,通过人类思维有限性、无限性的矛盾转化,更能科学理解政治,更能有效发挥政治效能,特别是在国家政治占主导的情势下。

  政治如何进入哲学?在万俊人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逐渐形成何为政治哲学的三种进路。首先是内在性进路,通过对“政治”与“哲学”内涵的厘定及其相互关系的辩证来理解和规定政治哲学;其次是外在性进路,在政治哲学与其他亲缘性学科之间的张力中确定自身;再次是历史性进路,主要通过对政治哲学史尤其是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史的梳理,获得关于政治哲学的历史性理解。吴根友表示,在关于“政治—哲学”的内在性进路中,政治的本质离不开权力,哲学的本质离不开超越性的关怀。“政治—哲学”的本质正是“权力—价值”的辩证关系。这三种进路的形成,表明政治哲学观念臻于成熟。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宁认为,《管子》蕴含着丰富的治理之道并博采众家之长,形成“天道”“四维”“德”等独创见解,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和生态建设五方面探析《管子》的治理之道,对当代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万俊人表示,当前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如何真正实现传统政治哲学和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回答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

  国家治理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江畅提出,在推进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需要运用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对人类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条新路进行审视和思考,以为它的合理性、优越性提供哲学论证,并为推进其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徐勇表示,应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和经验提升到哲理的层面,正确认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形态和规律,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强理论自觉和学术自觉。

  构建什么样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索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或直接或间接地关系政治哲学的建构路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表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构建,必然有赖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社会转型,以及对由此生发出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敏锐把握,同时也必定有赖于对既定的、积极有效的理论资源的充分吸收。因而,它需要在综合吸收各种有益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概括和提出一些对当代中国所发生和经历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和社会转型能够作出生动描述并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范畴、新概念、新命题。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孙国东认为,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话语需同时具备三大功能,即面对西方的“对话—抗辩功能”、面对现状的“阐释—范导功能”和面对历史的“阐释—反思功能”。与此相应,其理论建构面临着“理论视野的去西方化/去自由主义化”“现代性价值/范畴的中国化”和“中国性价值/范畴的现代化”等三大理论课题。他表示,应迈向一种基于“公共阐释”的“阐释政治哲学”。建立在“公共阐释”基础上的“阐释政治哲学”有助于推进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话语建构。而思想史重构、政治哲学建构与社会—历史分析相结合、历史政治学与社会政治理论分析相结合,是与上述三大话语功能和三个理论课题相适应的三种公共阐释的取径。

 

  本报记者 明海英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