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推动传统语言学传承与创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07-08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7月5—6日,陆宗达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传统语言学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陆门弟子及陆宗达先生亲属参加纪念会,共同缅怀陆宗达先生的卓越学术成就,弘扬其高尚的育人精神,并围绕传统语言文字学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展开广泛交流研讨。
  陆宗达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是章太炎、黄侃学术的重要传承人,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他毕生致力于训诂学和文字学的复兴与发展,推动了训诂学的现代转型,并在音韵学、文字学、词源学等领域深入研究,为推动训诂学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表示,陆宗达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崇高的品格风范、卓越的学术育人成就是北师大古汉语学科的宝贵财富。她希望语言文字学研究坚持以国家战略需要为牵引,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数智化的时代需求中展现新作为。深化基础理论,加强汉字学、训诂学、词汇语义学等核心研究,筑牢传统学科的“中国范式”。拓展智能应用,强化学科协同,以语言文字学为核心,打破学科壁垒,在传承冷门绝学、建设中国古典学、落实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中,推动中国语言文字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陆宗达先生在精研《说文解字》、深耕文字声韵训诂、推动传统语言学理论化等方面造诣深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表示,陆宗达先生与启功、萧璋、俞敏、曹述敬等先生共同铸就了北师大语言专业博学、重教、守正、务实的学风基础。王宁作为陆宗达先生学术衣钵传人,在构建训诂学理论体系、创建汉字构形学理论以及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作为陆宗达先生的弟子,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深情回顾了陆先生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理念,尤其强调了陆先生在训诂学濒危之际力倡复兴的关键作用。王宁表示,陆宗达先生引领了二十世纪训诂学的学科复苏,并在研究生制度开放初期,将章黄学术正式纳入北师大古汉语学科体系,使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得以在高校重焕生机。陆宗达先生是章黄之学在二十世纪的重要传人,他继承发展了太炎、季刚先生的学术精髓,用系联的方法发掘了《说文解字》的理论框架,总结出了汉字的形义系统与汉语的音义系统,证实了汉语、汉字“文白相续、文为根基”“字词一体、字为基石”的本质特点。“在新时期人文科学面临考验之际,古汉语学科将在保持自身特色、遵循师承的基础上,秉持开放态度、虚心学习、团结协作的理念,推动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进一步建设,彰显章黄之学与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生命力。”王宁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表达了对陆宗达、启功等先生的教诲与指导的感激之情。他认为,陆宗达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训诂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上,更在于他对学术传承的重视。陆先生的学术思想将继续在新时代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训诂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表示,将秉承陆宗达先生精神,带领学会坚守学术正脉。呼吁学界积极利用新技术,推动训诂学守正创新,共同开拓中国语言学更广阔的天地。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李添富谈道,陆宗达先生的著作在台湾地区文字学、训诂学界的学术影响非常深远。
  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汉语研究所主办。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段丹洁/摄
【编辑:张雨楠】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