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晏清)8月25日,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第二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与会学者聚焦学科建设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安全研究院院长孟凡丽教授介绍了新疆大学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她认为,边疆是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和重要门户,对维护国家安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她提出,新疆大学要构建“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边疆地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熟悉边疆情况的国家安全人才,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程琳教授提出,要深入研究和总结国家安全学学科设置近五年来在教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的经验,鼓励各位专家学者积极交流,为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他表示,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影响到科研智库发挥作用的高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学科建设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智库作用。
此次会议设置两场示范教学环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师、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成员滕学为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当前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让参会者对保密工作在国家安全中的关键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唐永胜对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堂课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还结合了大量生动的实际案例,使抽象的保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广度、深度、实用性上都表现出色。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张岩以“近代以来大国竞争对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镜鉴与启示”为题,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大国竞争的规律和特点,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引发了大家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入思考。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唐士其指出,这堂课以历史为基、镜鉴为要,在大国竞争与国家安全的深度关联中构建了清晰的认知框架,在历史深度与理论价值上十分扎实。
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经验交流阶段,三位专家分享前沿实践,为各单位优化培养模式提供借鉴。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马方教授分享了西南政法大学在国家安全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举措和成功经验,强调了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培养的重要性。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杜中全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吴吉东教授围绕近五年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论文预选题制度等方面展开分享,交流了国家安全学研究生培育的思路与实践。
自由讨论环节由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杨华锋教授主持。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就国家安全学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优化、教材编写、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换观点、凝聚共识,为学科发展梳理出多项切实可行的思路举措。大家一致认为,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国家安全专业人才。
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作总结。他分别点评示范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经验交流环节,充分肯定本次会议成果,并就办好国家安全学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需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二是学科带头人要具备高政治站位、战略眼光、工作魄力与决心,以务实进取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三是人才培养需聚焦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助力其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他对新疆大学承办此次会议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期待新疆大学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交流合作,持续完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将国家安全学科越办越好。
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主办,新疆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