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实践思维视阈中的“历史观”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从不同的观点出发,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这是从存在观点出发,遵循“单纯客体性思维”必然得出的结论。因为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会很容易地把人类社会与人之外的其他自然物同等看待。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同样按照因果必然性的规律进行的。比如霍布斯就曾制定过一个理论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从运动的数理规则和物质分子在空间和时间的位置中,应当可以演绎出全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来。费尔巴哈虽然在揭示宗教的本质方面作出过杰出贡献,但这同一个费尔巴哈却对人的本质、政治生活、革命斗争等提出了荒唐、可笑的理论。比如,他说:人是什么,人就是他所吃进去...
关键词: 社会  人类社会  社会发展  

辩证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话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平心而论,上述关于辩证法的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的地方,也各有偏颇不当之处。在我们看来,既突破了二者的局限性,同时又将二者的合理之处加以吸收利用的关于辩证法的观点本质上是把辩证法看作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之间的相互对话,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对话与作用实际上也就是人们具体进行的实践活动。实践既是辩证法得以产生的最终根据和确立的现实土壤,实践过程的具体情形又是构成辩证法的实质内容。基于此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实践辩证法”。(1)实践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从实践观点出发,遵循实践思维逻辑形成确立的实践辩证法,其致思趋向是探求人类实践活动的辩证发展规律;其运思途径是通过考察实践活动中主体、客体...
关键词: 辩证法  主体  

辩证法是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矛盾运动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与把辩证法看作单纯是“自然界的独白”观点相反,以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思维辩证法却坚持认为辩证法是思维自己发展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构成自己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实际上这是仅仅从意识出发或者说是从单纯主体性思维形成的看法。仅仅从意识观点出发与从单纯主体性思维出发内涵也完全相同。因为意识为主体、为人所固有,是人之为人的主要依据之一。依据这样的思路形成确立的辩证法可称之为认识论辩证法或思维辩证法。(1)认识论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从单纯主体性思维出发形成确立的认识论辩证法,其致思趋向是把思维的矛头指向认识活动,特别是理性思维活动自身。目的是探求人们的认识、人类思维发生、发展过程的辩证规律。其内在蕴涵的批判性...
关键词: 思维  辩证法  黑格尔  

“辩证法是自然界的独白”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辩证法是自然界的独白”是当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辩证法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自然界是辩证法产生的根源、确立的依据,主观辩证法仅仅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或副本,因而从根本上说,辩证法只是自然界的独白。不难看出,这是从存在观点或者说是从单纯客体性思维形成的看法。仅仅从存在观点出发与从单纯客体性思维出发内涵相同,因为这里的“存在”也就是“客体”,反过来“客体”在这里也专指与思维相对应的“存在”,依据这样的思路形成确立的辩证法可称之为“本体论辩证法”,或传统哲学所说的客观辩证法。(1)本体论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从单纯客体性思维出发形成确立的本体论辩证法,其致思趋向是将思维的矛头直接指向客体本身,目的是探求自在...
关键词: 辩证法  万物  

实践思维视阈中的认识论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认识论,顾名思义,是研究人的认识如何发生、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谈认识,应该说只能是人的认识,人以外的事物是无所谓“认识”的。但由于以往的认识论往往把人抽象化、片面化,把活生生的、现实中“知、情、意”多样性有机统一的人仅仅看作是“理性人”,把人的非理性因素,比如情感和意志完全排除于认识之外,甚或看作是障碍认识顺利进行的消极因素,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本质上是一种“非人的认识论”。检讨以往的认识论不难看到,它们或者把认识仅仅看作是人的思维、意识、理性对外界事物消极、直观的反映;或者把认识的对象看作是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把认识过程看作是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或者虽然看到了思维...
关键词: 思维  意志  事物  理性  

实践思维视阈中的“物质观”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传统哲学中的“物质观”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从存在观点出发的单纯客体性思维,认为作为万事万物的本原、本质即本体的“物质”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时间和空间是其存在的形式,一般说来具有广延性、实体性的特点,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并在人的意识之外而独立存在。作为各种具体形态物质概括和总结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能够为人们的意识所摹写、摄影即反映”。显而易见,这种物质观与康德眼中的“物自体”或“自在之物”是非常接近的。在康德看来“物自体”或“自在之物”是“现象界”、“感性世界”得以形成、确立的根据,是感性世界中万事万物之所以生成、存在的最终原因,人们对...
关键词: 物质  感性  世界  意义  

实践思维的基本特征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在人类实践活动和科学的实践观点基础上形成、确立的实践思维具有一些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简要说来,实践思维的致思趋向是考察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考察二者是如何在观念形态上实现统一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在实在形态上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的。实践思维的运思途径是为了实现致思趋向,主体思维运行依次经过的几个主要阶段,现逐一作出分析。从存在观点出发的单纯客体性思维,其致思趋向的突出特点是把思维的矛头直接指向思维主体以外的周围事物,目的在于探求思维对象存在和发展的现状与规律。很少顾及思维主体自身会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与此相反,从意识观点出发的单纯主体性思维,其致思趋向的...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思维  

科学实践范畴的确立

作者:王干才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简介: 内涵丰富、界定科学的“实践”范畴的确立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那里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黑格尔的学生,起初也深信理性批判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但当他们投身到现实的实际斗争中去以后,才逐渐认识到先进思想充其量最多只能冲破旧思想的牢笼,并不能实际地改变什么,要变革现实,必须从原先的思想批判,转而采取实实在在的“肉搏的批判”。据此,他们明确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0页。'>[1]这里的“物质力量”是指人自身的体力与脑力以及使用工具、改造对象从而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自然力量。显然...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物  
上一页 1112131415 16 17181920下一页  第 /1304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