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文库快讯
-
新书入库|《中国金融风险报告(2021)》08月02日
-
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
作者:初庆东
-
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理论研究
作者:林育川
-
新世纪以来的国外“马克思热”
作者:许晓丽
-
马克思生产理论与中国供给侧改革研究
作者:贾微晓
-
乡村振兴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视域
作者:黄鑫权
-
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解读
作者:程镝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八卷.第一期:2022年.夏季卷
作者:蒋运鹏
-
政治伦理讲义
作者:张宜海
-
基于覆盖律则的反事实条件句逻辑研究
作者:胡怀亮
-
马克思的感性概念
作者:刘建江
-
郑玄注《易》表说
作者:魏代富
-
意义与意向性
作者:黄敏
-
计算社会科学:数字时代社会研究的新方法
-
微公益时代的公民慈善及其实践模式研究
作者:刘丹
-
广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21
-
群际关系心理预警机制研究
作者:胡发稳
-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
“浑沌”之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逻辑:1980—2015
-
法治乡村的治理机制与路径构建
作者:王裕根
-
审判程序违法的类型化处理研究
作者:占善刚
-
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责任模式建构
作者:王霖
-
法治政府的信息规制工具
作者:朱春华
-
冷战时期美国对南亚援助研究
作者:尤建设
-
认知差异机制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案
作者:王梦宇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
作者:苑爽
-
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
作者:吴才茂
-
唐代神策军与神策中尉研究
作者:何先成
-
战争与暴力的社会学
-
晚清“三集团”关系及走势研究
作者:董丛林
-
清代内外洋划分及其管辖权研究
作者:王宏斌
-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2: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
政府非税收入研究.2022年.第二辑:总第二辑
作者:云南大学政府非税收入研究院 梁双陆
-
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
-
金融学前沿报告.2022
作者:张晓晶
-
中国金融风险报告.2021
-
近代贵州商会研究
作者:王建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作者:艾楚君
-
中国过度教育的形成与效应
作者:张冰冰
-
史量才传播学刊.2020.第一期
-
教师德性论
作者:黎玮
-
手机依恋的实证基础及形成机制
作者:连帅磊
-
中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研究:以“信息生命周期—利益相关者”为视角
作者:邢文明
-
基于词义基因的汉语起源弱任意观研究
作者:李为政
-
意义与意向性
作者:黄敏
-
太极川文化地理与方言研究
-
俄汉语焦点副词语义辖域研究
作者:郭丽君
-
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系统与认知研究
作者:周明强
-
语符指示理论与汉语指示问题研究
作者:吕军伟
-
五代巴蜀文学研究
作者:孙振涛
-
屈学文集
作者:谭家斌
-
童心崇拜:狄更斯共同体之境
作者:李靖
-
中国传统论词绝句史论
-
英国中世纪戏剧流变研究:5-15世纪
作者:郭晓霞
-
保守主义视域的中国文论
作者:王守雪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探索
作者:刘书亮
-
漫笔点丹青:中国绘画佳作鉴赏
作者:张晓丽
-
图谱史料文化:艺术文化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作者:范晓利
-
论山水画论的笔墨说:以天地观为中心
作者:赵卿
-
中国电影新生代的轨迹探寻
作者:丁晋
-
墨戏研究
作者:谷疏博
-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造型艺术研究
作者:陆刚
-
戰國秦漢簡帛古書訓釋研究
作者:王挺斌
-
屈学文集
作者:谭家斌
-
《洛阳伽蓝记》研究
作者:袁洪流
-
饒學概論:饒宗頤學術思想研究
作者:陳民鎮
-
楔形传说:被“建构”的苏美尔
- 08
- 2022年08
“汲古论坛”第二十场多角度探讨“清代新疆的山川祭祀与国家治理”
- 08
- 2022年08
构建新时代文艺理论的空间维度
- 08
- 2022年08
永乐大典本《大全赋会》残卷的文学史价值
- 08
- 2022年08
文字学研究赓续中华文明薪火
- 08
- 2022年08
讲好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故事
- 08
- 2022年08
人工智能写作仍处于辅助阶段
农林牧渔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联动(2003—2013)
表2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1978—2013)
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2007、2010年)
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2007、2010年)续
三次产业研发支出情况(2008—2012)
三次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001—2013)
胡 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胡滨,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国家百千万人才上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金融科技及普惠金融等。
张晓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领衔编撰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负责估算与发布中国季度宏观杠杆率。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跟踪分析。参与、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和评估工作。主持中财办重大委托课题及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出版《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合著)等著作,荣获的奖项包括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奖”和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理论与发展经济学。
陈 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陈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经济、欧洲一体化、中欧经贸关系,以及中东欧研究。
邢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1991年先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东欧系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1998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誉称号,2012年获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2014年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荣誉称号。2013年获授“普希金奖章”。主要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委、国家反恐办软科学专家、第二届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苏联问题、俄罗斯问题、中亚问题、周边国际环境和中国边疆问题,出版的代表性专著有《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中国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关系》等。
黄宝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黄宝生,1942年7月生,上海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印度古典诗学》、《〈摩诃婆罗多〉导读》、《梵学论集》、《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主编)、《巴利语读本》和《梵汉佛经对勘》(十种)等,译有《印度哲学》(合译)、《佛本生故事选》(合译)、《摩诃婆罗多》(合译)、《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实用巴利语语法》、《罗怙世系》、《六季杂咏》、《十王子传》和《罗摩后传》等,曾获印度政府颁发的总统奖和莲花奖。
李德顺
中国政法大学
李德顺,男,1945年生,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创建当代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和价值观念理论、当代文化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等方面多有建树,著述丰硕,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1992年获评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已出版专著:《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选择的自我》《新价值论》《道德价值论》《人的家园》《法治文化论》等;主编教材:《哲学概论》《走近哲学》等;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重要哲学原理教材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的执笔人之一。已出版论文集:《立言录》《与改革同行》《走向民主法治》《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思变集》等。部分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以及教育部、北京市科研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等。部分专著被译成英、日、阿拉伯等外文,已在或即将在国外出版发行。
李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文学哲学学部
李景源,1945年7月生,天津宝坻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定为助理研究员,1988年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7月晋升研究员职称,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研究》主编。曾就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问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解。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哲学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代表性成果有:论著《史前认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李景源自选集》等。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政治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莫斯科大学名誉教授,俄罗斯科学院《经济与社会研究》杂志国际编委,此外,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苏联-俄罗斯问题、中外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曾主持并完成1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及文章5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其中专著、主编10余部);多次获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奖。
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
张文木 1957年生于陕西,1975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锻炼,自1979年起,相继在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学习。19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年度国家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系访问学者,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云南省印度洋研究会特聘专家。著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首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再版)、《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首版、2011年第二版;中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首版、2014年第二版)、《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首版、2010年第二版、2014年第三版),《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首版、2013年第二版),《中国地缘政治论》(海洋出版社2015年版)。
马细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马细谱,男,生于1938年2月,湖南岳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世界历史所苏联东欧史研究室主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文明区划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欧洲室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巴尔干研究中心和保加利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巴尔干国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研究,东欧史学科带头人。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已发表300多万字的论文和著作,主编、合著、合译著作十几部。其中代表性专著有:《巴尔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巴尔干纷争》《南斯拉夫兴亡》《保加利亚史》和《巴尔干百年简史》(与余志和合著)(上述著作均荣获社科院和世界历史所优秀科研成果奖),以及《追梦与现实——中东欧转轨25年研究文集》《南斯拉夫通史》等。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韩庆祥,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出版学术专者《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逻辑中的人: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能力本位》《发展与代价》《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和《强国时代》等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学术月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9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研究”、重点项目“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和“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等7项。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获“全国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层级结构理论》著作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哲学理论创新丛书》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
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潘家华,经济学博士(剑桥,1992),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博导。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UN可持续发展报告(GSDR 2023)独立专家组成员(15人,UN秘书长任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减缓卷,2021)主笔。曾任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UNDP高级项目官员、IPCC高级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城市化、能源与气候政策、生态文明新范式经济学等。发表论文(中英文)三百五十余篇(章),出版学术(中英文)专著二十余部,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华宝钢环境奖等重要学术奖二十多项。
胡广伟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政务数据资源研究所
胡广伟,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务数据资源研究所所长,档案与电子政务系系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IT)访问研究员,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称号,担任多个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编委,国际会议TPC;兼任江苏省大数据管理(原信息)中心顾问、江苏省电子政务工作小组专家、南京市信息安全与病人隐私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从事政务大数据、数据智能、自主系统、电力大数据、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等15项。发表SSCI、SCI、EI、CSSCI一流期刊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软件著作权15项,受理专利2项,软件产品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高新技术产品1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
龙登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
龙登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曾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剑桥桑坦德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历史研究》《管理视界》《民族研究》《社会学研究》等顶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百余篇。在两岸三地与国外出版《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等专著十多部。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倪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主要致力于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等研究。世界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营商环境课题中方负责人(2006-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课题组组长、首席城市经济学家(2016-2022)。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个城市的政府顾问和智库专家。先后承担多项中央交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编和专著《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系列中英文著作40余部,在Urban Studies、Cities、《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第十一届)。
查 雯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查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民族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东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2013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获博士学位。曾任《环球时报》评论版编辑、社论主笔。著有Individual Choice and State-led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in China,论文曾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The Pacific Review,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Asia-Pacific等中英文刊物。
李 捷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捷,男,汉族,祖籍山东平阴,1955年2月生于北京市。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兼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史党建专家评审组召集人。曾任《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和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著有《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李捷自选集》《国史静思录》《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等。
马大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马大正,1938年生于上海。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漂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马大正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治理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
张显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明史学会
张显清 1937年生,原籍河北省兴隆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师从吴晗先生学习明史。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院科研局史学片学术秘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研究领域为明史,学术代表作主要有《严嵩传》、《孙奇逢评传》、《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副主编)、《明代政治史》(主编)、《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主编)和《张显清文集》等。
孙若风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孙若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岳西县人,高级记者,文学博士。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中共兰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长期参与国家文旅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出版个人专著《高蹈人间——六朝文人心态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主持完成全国哲社基金委托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研究》,并参与其他相关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