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论蔡氏父子的因数明理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蔡元定和蔡沈的易学主要继承了邵雍的易数学方法,并且融合了北宋出现的河图洛书之学,最终形成独特的范数之学。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数”的重视。易学中的数,源自筮数,《周易》的筮法与数字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数字卦学说,最初的卦象可能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起先是用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后来慢慢地集中于某些特定的数字上。从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系辞传》称为天地之数。《系辞传》去除占筮中鬼神意志的成分,说“极数知来之谓占”,把占筮看作一个“彰往察来”的过程,即通过筮数的变化确定卦象,并决定吉凶的过程。随着易学的发展,卦气说把天文历法中的一些数字引入易学,比如十二月、七十二候。逐渐地,易学中的数就和筮数脱离了关系,比较...
关键词: 蔡元定  蔡沈  数学  数字  

《蔡氏父子的范数之学》小结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蔡元定有构建“范数之学”的意图,但没有形成著作,他“因数明理”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大衍详说》中对筮数的哲理化,以及《律吕新书》中对乐律学问题的哲学解释。考察《律吕新书》中的易学我们发现,乐律学的计算方法是属于乐律学本身的问题,易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对乐律学的有关数值和数学现象作形而上的解释,而并非乐律学的指导理论。比如为什么黄钟管的长度定为9寸,蔡元定用《系辞》的天地之数作了解释。这里,易学并不是作为乐律学的指导理论,而是对确定黄钟管为9寸的一种哲学解释,天地之数的说法对黄钟管长度的测量没有任何指导作用。有时为了符合易学中的某种说法,会对测量数值取整,比如要满足八十一终天之数的说法,就确定黄钟的...
关键词: 蔡沈  理论  蔡元定  数学  

《蔡沈的通数成圣论》数者礼之序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圣人化成天下,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君子内在的修养最终要转化为外在的行动才有意义,而转化为外在的行动时,就是各项行为符合礼。儒家理想的社会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尊卑有序,尊卑有序的状态就是有“礼”的状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晏子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对礼的伦理内涵作了详细的界定:“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的伦理内涵就是一种社会秩序。但这种秩序不仅仅限于社会,它也包含自然的秩序,《礼记·乐记》说:“礼者,天地之序也。”而且,自然秩序是人伦秩序的根...
关键词: 秩序  易数  君子  蔡沈  

《蔡沈的通数成圣论》数由人兴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人能把握数,是因为人有把握数的能力:数由人兴,数由人成,万物皆备于我,咸自取之也。《洪范皇极内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46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81页。'>[1]人心至灵也,虚明之顷。事物之来,是是非非,无不明也。少则昏矣,久则怠矣,又久则弃之矣。无他,形气之私溺之也。人能超乎形气,拔乎物欲,达其初心,则天下之理得矣。《洪范皇极内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46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77页。'>[2]蔡沈这里从易数学的角度阐释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孟子这句话很具有心学的意味,本意是说道德能力是源自人心的。蔡沈引用这句话,并说:“咸自取之”,后一段话又说“达其初...
关键词: 圣人  易数  蔡沈  天下  

《蔡沈的通数成圣论》圣者数之通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儒学可以说就是修身成圣之学,其社会理想的实现也是通过圣人的教化来实现的。那么要成为儒家的圣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一书通过对《论语》中有关尧、舜、禹等先秦儒家心目中圣人事迹的梳理,总结出《论语》中的圣人之德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圣人具有高度的智慧;二是圣人具有大公无私的品格;三是圣人建立了伟大的功业。该书还总结了《郭店楚简》中对圣人的论述,认为在楚简里,圣人之德主要有两点:一是圣人具有高度的智慧;二是圣人要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和建立功业很容易明白,第一条中高度的智慧具体所指为何,该如何理解,我们看孔子对尧的称赞,《论语·泰伯》中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
关键词: 圣人  蔡沈  

数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前面说过阴阳、五行两种理论的合流是以术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方士。《管子》将阴阳、五行、五方、四时相配,解释季节更迭和天象变化。战国末阴阳家邹衍等提出“五德终始”说,把朝代更迭和阴阳消息、五行生克、五德终始进行比附,以阴阳五行言人类历史。易学引入阴阳五行观念是从《易传》开始的,《彖传》《象传》已经引入阴阳观念。朱伯崑先生认为,《彖传》以乾元与坤元为宇宙万物之本根,乾元即阳,坤元即阴。《彖传》上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朱先生认为,乾元为万物所资以始,坤元为万物所资以生,乾元...
关键词: 五行  蔡沈  关系  八卦  

蔡氏父子论阴阳五行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阴阳概念用来解释自然界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两股势力,阴阳是对二分问题的认识。吾淳《中国哲学的起源》认为,人类的二分观念早在采集的年代就已经产生或形成了,至少在新石器时代,阴阳观念就已经在中国人的生活和生产中显现出来。吾淳:《中国哲学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9页。'>[1]作为中国阴阳观念的母体——二分或对立思维与观念是原始思维和意识中普遍具有的。在中国,二分或阴阳观念萌芽于早期采集和农耕社会的大量观察活动,特别是到了农耕社会以后,各种农作和制作实践都会加深这样一种观念。就此而言,二分或阴阳观念从一开始就有十分明显的经验特征。在此基础上,一些概括化的形式逐渐出现了,这包括早期...
关键词: 五行  观念  蔡元定  阴阳五行  

《蔡沈的范数之学》数与象

作者:庹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简介: 蔡沈构建数的系统,试图与象的系统对立互补,那么,他又是如何看待数与象的关系呢?象与数是易学中一对重要的概念。象、数对称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象数连用大约出现在汉代,如《易纬·乾凿度》:“八卦变策,象数庶物,老天地限以为则。”张其成:《象数易学》,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7页。'>[1]朱伯崑先生《易学基础教程》中简要叙述了象数之学的形成。说《易传》中多言象数,所谓象,主要是指卦爻象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如《系辞》所说“圣人设卦观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八卦以象告”,圣人“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等。所谓“数”,主要指阴阳奇偶之数、蓍草数目、九六之...
关键词: 蔡沈  关系  
上一页 1112131415 16 17181920下一页  第 /220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