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认识和审美享受的来源

来源图书: 列宁文艺思想论集
简介: 按列宁的反映论来看,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其中包括文学和艺术,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比较充分的或近似的,不真实的或真实的,但它只能是独立存在于人之外的现实的反映,而不可能是任何别的东西。列宁在否定康德把思想仅视为概念的那种观点时断言,自然在概念、规律、范畴中都得到独特的反映。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越深刻,越充分,就越能更真实、更准确、更接近地再现现实。这些一般的反映论原理,也揭示了象文学和艺术这样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的本质。正如自然和对自然的认识的可能性是没有止境的一样,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掌握的可能性也是没有止境的。列宁指出,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世界不仅充满着声音、颜色,而且比它显现出来的...
关键词: 列宁  现实  艺术  

列宁的反映论与现代派的唯心主义文艺观(节译)

来源图书: 列宁文艺思想论集
简介: 依照列宁的看法,文学是以形象去体现丰富的生活材料,以主人公和整个社会的生活经验作用于人们的意识和感情的。直接来源于现实的经验、世界的生动气息和色调,在艺术中都成为广泛的艺术综合的基础。列宁从社会、哲学、美学等诸方面发展了这样的思想:作为艺术概括的首要基础的人和人类的实际经验居于优先地位。那些在创作中能直接具体地再现生活的现象,并能揭示其内在意义的作家,特别使列宁感到亲切。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中那种广泛掌握现实的力量、对伟大的人民海洋中的人心深处的洞察力,都使列宁引为骄傲。对时代基本进程的无畏探索,强大的创造精神,使整个这种丰富的生活充满生气。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土壤中的托尔斯泰的创作,以其对...
关键词: 列宁  艺术  现实主义  现实  

列宁的反映论与围绕形象思维认识论问题的斗争(节译)

来源图书: 列宁文艺思想论集
简介: 列宁的理论遗产,对于解决形象思维本质之类的美学根本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艺术学、文学理论和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助于研究者领会艺术的专门特性,同时也是科学地分析艺术创作的前提。一、“现象比规律丰富”。艺术的对象——审美上丰富多彩的世界列宁对认识论问题观点关键性的思想之一,似乎处在一个与理论相抵触的原理中:现象比规律丰富、生活比理论丰富。我想,这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性论点,可以说,它使我们能够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似乎可以相互补充,但不可相互取代,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精神生活都是必需的。现象和本质、具体的丰富生动的现象及其规律——这是认识论要研究的...
关键词: 艺术  列宁  艺术家  现象  

列宁与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

来源图书: 列宁文艺思想论集
简介: 列宁的艺术观点,首先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及基本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此外,列宁的美学观点的另一重要来源便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这种批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美学思想史上是最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它在艺术领域里曾获得卓越的成就。关于列宁在文学艺术观点上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传统继承关系问题,是卢那察尔斯基在其《列宁与文艺学》(1932)一文中提出的。该文作者指出:“别林斯基首先作为一个民主主义思想的预言家而使列宁感到兴趣。”卢那察尔斯基:《文学论文集》,国家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57年,第49页。'>[1]“列宁本人起了首要作用的这场最伟大的世界性革命,在它的伟大先驱者当中,最受注...
关键词: 列宁  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  作品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遗产的发展

来源图书: 列宁文艺思想论集
简介: 为了发展马克思学说以适应二十世纪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情:况,列宁曾专心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坚持不懈地阐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俄国和国际革命运动的重大现实意义。他热情洋溢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原则,反对资产阶级反动派的攻击,反对形形色色的庸俗化者和修正主义者的攻击。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乃是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备的”、“严整的”、“完整的”世界观的典范(参见19,1)凡属《列宁全集》中的引文,我们尽量用这种简明方式标出它的中文版的卷数和页码(前面的数字代表卷数,后面的数字代表页码),并基本采用原中译版本的译文,对其中个别地方参照新译...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  资产阶级  恩格斯  

《列宁文艺思想论集》前言

来源图书: 列宁文艺思想论集
简介: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到六十年代初,苏联在研究列宁文艺思想方面,除了收集、整理和出版列宁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述和文件资料外,还撰写了许多阐述性著作。六十年代以后,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开展。特别是列宁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列宁全集》第五版和《艺术遗产》第八十卷的问世,更促进了对列宁文艺思想的探索。就论著数量之多、材料之丰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言,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列宁文艺思想研究(Литepaтypовeдчecкaя-лeниниaнa)。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理论界依据列宁的文艺思想,加强了对文艺的本质、特殊规律和方法论的研究,加强了对历史上和当代的文艺现象的分析和对...
关键词: 列宁  艺术  文艺思想  

列宁和十月革命后最初年代古典艺术遗产的命运(1917——1919)

来源图书: 列宁和俄国文学问题
作者:
出版日期:1982年03月01日
简介: 一上述几章表明,古典遗产问题是属于列宁的文学观点体系中的基本问题。列宁幻想过那样的时代,那时全体人民将自由地享有这份珍贵的遗产。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对古典文学遗产的看法成了教育领域中国家政策的指针,它对于古典遗产的命运,对于理解这个遗产在建设新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的那些日子里,在那决定着革命、人民、国家命运的时刻,古典遗产问题似乎不可能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然而这些问题在革命激变的最初日子里便列入文化教育的最重要问题的议程了。据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证实,列宁在占领冬宫后的第一个夜晚便同他谈到广泛发行书籍的必要性以及有关出版社的事参看《书评》1924年...
关键词: 作家  作品  列宁  委员会  

列宁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

来源图书: 列宁和俄国文学问题
作者:
出版日期:1982年03月01日
简介: 撰写经过和有关问题列宁在一九〇八至一九一一年这一时期里写了一组论述列·尼·托尔斯泰的文章《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无产者报》1908年9月11(公历24)日,第35号〕;《列·尼·托尔斯泰》〔《社会民主党人报》1910年11月16(公历29)日,第18号〕;《转变没有开始吗?》(同上);《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我们的道路》1910年11月28日(公历12月11日),第7号〕;《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斗争》〔《工人报》1910年12月18(公历31)日,第2号〕;《“保留”的英雄们》〔《思想报》1910年12月,第1号〕;《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明星报》1911年...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列宁  俄国  文章  
上一页 1314151617 18 19202122下一页  第 /47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