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当代哲学与社会发展——杨魁森自选集

作者: 杨魁森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903次
ISBN:978-7-5203-3050-3
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当代哲学与社会发展,根据马克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思想,致力于当代哲学发展最新成果与当今社会发展前沿问题的研究,并从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努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价值。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忾学与社会发展;(二)哲学与商品文化;(三)哲学与生活世界。

现代性的哲学视域

作者: 王振林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773次
ISBN:978-7-5203-2974-3
简介:

本文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编,移动的地平线:从我思之我到交互主体。现代西方哲学家在对“主体际性何以可能”问题的探析中,显示出现代西方哲学在从近代哲学的“观念论”向“语言学”的视角转换中,已由传统哲学囿于“我思”、主客问题转向对实践主体、主体际问题的研究,以及愈来愈贴近生活的“实践转向”。第二编,追寻美德:西方道德哲学的寻根理路。纵观西方伦理发展史,其基本问题是道德的根据何在?解读这个问题,归根到底与诸家诸说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由之便呈现出本体论价值决定了主体性价值,即对理智而言的“真”和对意志而言的“善”。第三编,理想的冲突:哲学的批判与改造。本部分研讨了不同时期的哲学在本体论、真理观、社会与历史等方面的批判与转向。

福柯的生命政治学图绘

作者: 陈培永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016次
ISBN:978-7-5161-9610-6
简介: 这是一本力图将福柯的生命政治学原貌完全展示出来的著作,是力图让不研究福柯但对福柯感兴趣的读者真正读懂福柯的著作。其中有很多吸引我们的话题,统治、规训、惩罚、肉体、人口、种族、性、治理术、牧领治理术、国家治理术、自由治理术、生存美学、快感享用等。在琳琅满目的众多词汇背后,福柯图绘了一幅从“统治权力”到“规训权力”再到“生命权力”的权力技术发展史,建构了一种不算博大精深、但却被当代众多思想家不断演绎的“生命政治学”。这种生命政治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权力逻辑进行了深入反思,揭示了在人道、自由、法治等名义下现代之人的现实困境,虽然寻求通过“自我的技术”摆脱权力支配的设想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方案,但却不妨碍它散发着令人着迷的哲学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普世价值”论批判文选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10925次
ISBN:978-7-5161-8297-0
简介: 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选择什么样的指导思想,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将会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批判“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论的鼓吹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有的整天乱哄哄的……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也门等国家就是典型案例。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显然不是“福音”或“救世良方”,而是无尽的动荡和灾难。这些国家和地区惨痛的教训证明,根本就没有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一切国家和一切民族的永恒的价值观。价值观念从来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的产物,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相联系,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普世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独立存在。一些人宣扬的“普世价值”论,是一个有特定政治含义和具体企图的思想陷阱,其针对我国的目的,就是要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而代之以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宪政民主”观是近年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涌现的又一股错误思潮。在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有人趁机兴风作浪,故意混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民主”的本质区别。“宪政民主”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政治理念,逐渐演变成为西方资产阶级的主流政治和制度主张,完全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国家理念、政治模式和制度设计。他们鼓吹的“宪政民主”,实质上是要彻底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体,代之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搞“三权分立”、“多党制”和“议会制”,一句话,搞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体。“宪政民主”显然绝对不是什么“普世民主”或“普世价值”,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我国是具有本国具体历史和现实特点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适合什么样的制度,适用什么样的模式,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新自由主义思潮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渗入进来的。从本质上看,新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念,通过鼓吹完全私有化、彻底市场化、绝对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开辟全球空间。新自由主义先后被英、美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捧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宝座,逐步由经济思潮转化为附带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意识形态主张,并迅速向拉美、亚非、东欧等国家地区广泛蔓延。自9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先后导致一系列引进新自由主义的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深受重创,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不堪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随即蔓延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十年来,为了走出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相互拖累的发展困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被迫采取加大政府开支、扩大基础建设投入等政府干预政策。可以说,世界金融危机这场肇始于美国的“经济灾难”正式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彻底破产。这一破产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内在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是由于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本质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可规避性、可防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告诉人们,只有将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安排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同时用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当然,对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错误思潮的否定与批判,并不等于全盘否定西方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于我有用的看法与做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吸取世界先进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对错误思潮予以鲜明的批判和抵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组织院内外专家学者,围绕错误思潮的源流、本质及其危害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与批驳,推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论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本套文选选编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一些重点文章,这些文章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各种谬论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批判。我们期望这套文选的出版,能够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学好马克思主义,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是为序。2016年6月

诗意人类学

作者: 丁来先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7223次
ISBN:978-7-5161-7384-8
简介:

诗意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理想体验的人类学。本书试图对中外思想史上的一些理论倾向做一个总结,想使其变成一个具有明确方向的分支学科。在传统社会的各种信仰衰落的背景下,在人的生存被过度物欲化或理性化之际,在技术统治(或机械性统治)越来越严重的时候,需要新的精神性方向给人的存在带来新的可能性及意义。“诗意人类”或许正是属于当今社会需要的一种矫正与修复性的精神方向之一,即以诗意韵味为核心的追求内在价值的存在方式。这可以替代传统信仰中的一些功能。

自由的思想移居:概念史与社会史

作者: 侯小丰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764次
ISBN:978-7-5161-5345-1
简介:  探索“自由”的路径选择从研究成果上看,关于“自由”的哲学探索,有多种不同的路径选择。有的研究诉诸对“自由观”的比较研究(如对庄子、黑格尔、马克思、萨特的自由观的比较研究),有的研究诉诸对相关观念的比较研究(如对自由与平等、正义等相关观念的比较研究),有的研究诉诸对自由状态的比较研究(如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比较研究)。本书作者对自由的探索,作出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从“自由的概念史与社会史”的内在关联中去探索自由。在我看来,这是本书的新意之所在,也是本书的价值之所在。自由不只是一种向往、憧憬和期待,也不只是一种感受、体验和领悟,而是人类的生活——生活的观念和状态。作为生活观念的自由,构成自由的概念史;作为生活状态的自由,构成自由的社会史。因此,对自由的研究,既离不开对自由的概念史研究,也离不开对自由的社会史研究,更离不开对自由的概念史与自由的社会史的内在关联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所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核心思想,为研究“自由”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本书作者正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从自由的概念史与自由的社会史的内在关联中去探索自由,作出了自己的关于“自由”的哲学探索的路径选择。这种路径选择,构成了本书的启发性和建设性,有效地避免了议论“自由”的空泛性。本书作者侯小丰是由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这部著作是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对于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我最为关切、最为强调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基础,三是意义。侯小丰博士之所以能够以“自由的概念史与自由的社会史”的内在关联为路径选择,对“自由”这个“宏大”课题作出比较系统、比较深入的探索,是同她的理论兴趣、研究基础和价值追求密切相关的。首先是作者的理论兴趣。有“兴趣”,才有“抑制不住的渴望”,才有非写不可的激情,才有不期而至的灵感,才有水到渠成的文思。“命题作文”,对于撰写关乎学生学术生命的学位论文来说,实在是不可取的。大约在5年之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侯小丰的时候,她就谈到自由问题,表达了探索自由的强烈愿望。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理论兴趣,促使她选择了以自由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选题。其次是作者的研究基础。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创新”,然而,“创新”并不是有意为之、刻意求之,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按照我的体会,起码要有三个积累:一是文献积累,知道人家对此说了什么;二是思想积累,反省自己对此有什么看法;三是生活积累,活化人家说的和自己想的,做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惑可解。关于自由,侯小丰读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名著,特别是认真地研读了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并深入地思考了关于自由的各种理论问题,因而能够对自由作出较为系统的阐发和论证。最后是本书的“意义”或“价值”。这个“意义”或“价值”,不只是说它对“学科建设”或“社会实践”有多大的作用,而且主要是说撰写这本书有多大的难度。从自由的概念史和社会史去探索自由,这是需要厚重的理论功底和具体的理论分析的。在写作上下多大工夫,论文就会有多大意义。在这部著作交付出版社之前,侯小丰给我发来一份“邮件”,讲述了她在吉林大学学习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体会,并诚挚地约我为这部著作写序。读过这些话,我深有同感。我们都是哲学的学生。在学习哲学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以个人的名义讲述人类的故事,又以人类的名义讲述个人的故事,人类的文明与个人的思辨融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对哲学的理解,也构成了我们对诸如“自由”等哲学问题的阐释。深刻地理解“哲学”,深入地阐述“自由”,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愿侯小丰博士在自己选择的哲学道路和自己心仪的哲学论题上不断进步。是为序。孙正聿2014年7月29日

文学、语言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4611次
ISBN:978-7-5161-3741-6
简介:

哲学与宗教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639次
ISBN:978-7-5161-3753-6
简介: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