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具身化”:理查德·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王亚芹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4741次
ISBN:978-7-5203-5993-1
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以“具身化”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的学术专著。它打破了单一知识本体论的论述模式,以思索和探寻人类新的生存样态为最高指向。作者认为,在舒斯特曼所构建的整座美学思想大厦中,“具身化”是最核心、最具指导性意义的特征,也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舒氏“具身化”思想蕴涵着身体化、生活化与实践化的多重含义,充分展示了舒斯特曼将人生经验与形上理论相结合的谋划。本书的主要目标不是紧凑“身体美学”这一学术焦点的热闹,也不是如其所是地复述舒氏美学的基本内容,而是力求结合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发展的现状,系统勘寻与重审当下美学发展的价值取向与问题场域。它在突破传统美学框架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并保持身心和谐的实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学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蓝图。

巴特勒操演理论研究

作者: 施海淑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018次
ISBN:978-7-5203-5422-6
简介:

本书介绍了巴特勒操演理论的主要观点:操演具有戏剧性、操演是行为、操演没有主体、操演是“重复”和“引用”。在“女人”的系谱上,巴特勒重新界定了“女人' 女人是操演的——女人是“交换”“伪装”“抑郁”的效应、结果。在“身体”的系谱上,巴特勒在反思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身体观:身体是操演的——身体由“象征秩序”“痛苦”“询唤”而产生。本书还指出了巴特勒操演理论的独特贡献:它以具有解构特征的思维方式跳出了女性主义与反女性主义、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之争的窠臼,为人们对性、性别、女人、身体等的研究、认识打开了新的可能。

现实的乌托邦:罗尔斯的国际正义理论研究

作者: 高景柱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969次
ISBN:978-7-5203-5285-7
简介:

“万民法”思想是罗尔斯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最为系统的阐述,罗尔斯称之为“现实的乌托邦”。由于自由人民应该如何对待非自由人民是罗尔斯的国际正义理论所要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本书以自由人民应该如何对待非自由人民为主线来展开研究。具体而言,本书在分析罗尔斯_际正义理论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探讨自由人民对待“正派的人民”“法外国家”和“因不利状况而负担沉重的社会”三种非自由人民的方式(分别为宽容、战争和援助义务)是否妥切,揭示罗尔斯的国际正义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和不足之处,并分析罗尔斯的_际正义理论如何促进全球正义理论的兴起。

以真释义:戴维森意义理论研究

作者: 孙江可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295次
ISBN:978-7-5203-5112-6
简介:

本书主要从戴维森使用真理理论解释语句意义这个维度论述戴维森意义理论。首先,主要论述戴维森如何使用塔尔斯基真理理论构建组合性意义理论,重点论述真理理论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以及戴维森如何使用彻底解释的经验证实增强真理理论的解释力。其次,详细说明戴维森经验证实的真理理论存在的问题,阐明路德维希等人如何放弃经验证实的真理理论约束条件,从纯粹经典逻辑构建解释性真理理论和规范证明,引申和发展戴维森意义理论。最后,简要介绍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新进发展,总结和展望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影响。

“具身性”的实用主义: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哲学与文学...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391次
ISBN:978-7-5203-4022-9
简介:

这是英语世界第一部系统研究理查德·舒斯特曼思想的专著。它全面介绍了舒斯特曼关于实用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主要哲学思想。由于其屮涉及分析传统与大陆传统的对活,作者将舒斯特曼对传统实用主义哲学(特别是杜威主义)的继承、为大众文化正名、以及倡导身体美学等主题都视为其哲学思想的具身性体现。这既是舒氏哲学思想的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实用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向——即由单纯形而上的理论思辨走向对实际问题的具体探析。在此意义上,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实用主义思想的批判性视野。

杜威经验论美学的生态精神研究

作者: 艾莲 曾永成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467次
ISBN:978-7-5203-3470-9
简介:

被称为“美国的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杜威,与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一起并列为20世纪世界三大哲学家。作为美国本土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哲学思想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那就是以《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寻求》《人的问题》和《艺术及经验》等重要著作为主,对“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人文主义”学说进行系统阐述,并且以经验论的美学为其顶峰和最后完成。尽管后来由于分析哲学的涌入而一度遭遇冷淡,但是不久之后即走向了复兴之路,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而重新受到高度重视。爱默生、梭罗的自然主义思想都是杜威的理论资源,他们都保持了对自然的敬畏,杜威哲学美学的生态精神由此生长。

对于杜威经验论美学中的生态精神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杜威哲学和美学的方法论中的生态思维。“自然”“人”“经验”和“价值”是杜威哲学的四个最重要的基本范畴,而正是对这四个范畴的内涵,以及四者在经验存在中互融共生并展现为成长过程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体现了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具有鲜明而深厚的生态哲学内容。在杜威的包罗万象而又无所不在的自然(宇宙)观念和关于自然连续性的论述中,蕴含着对自然世界的生态关联性、生态整体性、生态过程性和生态生成性(生态进化性)以及人的生态主体性的深刻感悟和深入阐述,从而展开了一种生态世界观的思维图景。在这个生态哲学的基础上,杜威实际上从两个层次提出了对世界和艺术进行生态思维的方法论思想。第一个层次是“经验的方法”。他从自然和经验的连续性说明了经验的认识功能的生态根源,论述了原始经验和反思经验这两种经验各自的作用和互动共生的相互关系,进而特别强调了对原始经验的反思探究方法对于探寻审美活动生态秘密的意义。第二个层次集中在艺术研究的方法上。他明确主张从“大地”到“山峰”,从日常经验到审美经验和艺术的“迂回”的方法,借此走出艺术的“象牙塔”,回归艺术与日常经验之间的联系。在这一方法中,杜威哲学中关于自然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生成(生长或成长)性的思想显示出对于认识艺术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这样的方法明显贯穿着生态思维的性质。

第二,艺术审美本体存在的生态本性。杜威美学中关于艺术审美本体存在及其特性的思想,深刻揭示了艺术审美本体存在的独特性质和生态本性,从而树立了它的特殊的生态化美学的理论轴心。杜威把“一个经验”看作艺术的存在形态,他明确地指出艺术的普遍特性是自然就有的节奏,并进一步论述了节奏在审美中的能量组织机制。杜威的这一观点,是其经验论美学最耀眼的亮点之一。这一被称为“生态动力学”的观点,从根本上突破了长期以来认识论美学的学理模式,并用动力说弥补了表现说的局限。通过对节奏的动力机制的深入揭示,这才真正切入了审美活动的生命本质和生态本性。中国和西方的美学早就有对审美的动力机制的感悟,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气韵”说更是把审美的这一生命特征提到了核心地位。考虑到西方美学源远流长的认识论传统和中国美学对“气韵”说至今没有充分重视的学术语境,杜威这一观点对于认识审美和艺术的本体特性,确立美学的学科独立性,可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第三,审美存在形态论。杜威经验自然主义美学中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审美形态,是美与美感同时存在于“一个经验”事件之中,两者互相作用并共同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存在方式。这不仅对于流行美学中把美与美感截然二分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而且对于认识审美活动的本体存在和生态功能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杜威的经验论美学也有助于处理其他在传统上对美学理论至关重要的问题。他在与美感的互证关联中对美的观念内涵和感性特征的阐释,从经验的自然连续性对美在生活和自然中的普遍存在的展示,所提出的节奏论打通了认识美的本体存在形态多样性的思维通道,对价值事实和价值评价的区分肯定了美的价值存在的客观性,这些对于传统美学中长期纠结的美论之争都具有综合的意义,而且还有不少重大的发现和超越。杜威在美论上的科学态度值得认真学习。

第四,艺术审美活动中人的生态存在。杜威关于艺术审美活动中的人的生态性质的论述,把作为生态主体的“活的生物”的人放到了美学十分重要的学理地位。杜威的美学专著《艺术即经验》开篇即以“活的生物”论人,一下就把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置于生态眼光的审视之中。杜威不仅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揭示其生态存在的本性,而且深入解释了人的能动性与自然发生交互作用的关系,强调人必须以自然化的智慧去控制和调适自然,并形成审美经验,创造艺术,体验到对自然宇宙的归宿感。进一步,人还是“使用艺术的存在物”,他可以也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动中追求艺术化的境界。针对哲学中长期以来的身心分离论,杜威着重论述了心灵与身体之间整体融合关系,无疑是对人的生态本性的深化。从心身共融的整体性出发,才能更加深入地阐释艺术和审美的生态内涵及其动力机制。由于人的活动和经验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的,人还是一个情境存在物。情境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状态,深刻地体现了人的存在和活动的生态关联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审美经验和艺术都是人在情境中整体合生的产物。

第五,艺术审美活动价值的生态内涵。杜威对审美价值问题的论述也充盈着深厚的生态意蕴,可以说就是一种生态审美价值观。价值问题被视为杜威哲学的核心和灵魂。杜威主张“效用即价值”,但是他说的效用并不只是局限于个人一时的享受或反感,也不限于日常实用的狭隘功利范围,而是从自然的发展、人性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这个没有终结的生成性过程去判断价值。也就是说,面向未来的成长乃是价值的最高原则。这种艺术审美价值观充分展示出与生态生成性高度一致的精神,其过程性与审美经验的过程性十分合拍和贴切。这种价值观还把世俗价值与终极价值深刻地统一起来,破除了艺术“象牙塔”的门禁,推动艺术和审美贴近大众,并在以成长为最高目的的探寻过程中脚踏实地地促进现实向理想的提升。“成长”这个杜威价值观的核心主题和追求,直接源于经验自身连续性中面向未来的生成性,而又深深植根于自然界自我生成的生态规律。

第六,艺术审美活动功能的生态意义。杜威认为,审美经验和艺术产生于人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这就为认识其功能的生态内涵确立了生态根基。他主张“大艺术观”,艺术大于审美,艺术可以使人在审美与实用的生态融合中更加充分地享受生命和发展生命,并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以至达到对于自然宇宙的归属感。作为对艺术功能论的社会扩展和延伸,杜威的艺术美学思想还与其教育思想、道德科学、社会政治理论和人本主义宗教观之间密切沟通,揭示出艺术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影响,从而把艺术作为文明轴心的生态位更加具体地展示开来,显示出艺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普遍涵盖、深入渗透并引领提升的伟大作用。在杜威看来,这一切领域中的人类活动和生活都应该达到艺术化的境界,都贯穿和融入了成长即目的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真正美好的“协作式生活”的未来。在杜威的美学中,这种艺术化实际上同时就是生态化。具有深厚的生态精神艺术作为文明轴心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文明也就在整体上生态化了,一种全面的生态文明也就成了现实。

与重视哲学思辨的美学相比,杜威经验论美学以科学化的姿态展开了美学自身作为独立学科所应有的理论格局,并且直接切入了审美的生态基础,使之从自然“大地”获得了本来的生态本性。面向“大地”,从自然母亲出发走“迂回”的道路,尽量贴近作为经验的艺术本源的真实,深入认识节奏作为艺术本体特性的生态本性和生命意义,这就是杜威经验论美学对于当今美学学理自身改善和发展的根本意义所在。

尽管杜威的哲学和美学论著中没有“生态”之类的词语,但其深邃的生态思维却无处不在。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杜威“经验论”美学的生态精神值得深入阐释,并成为建设中国生态美学的重要资源。

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

作者: 李文娟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752次
ISBN:978-7-5203-0954-7
简介:

本书从儒家哲学的角度,对安乐哲的主要论著和译著进行了系统梳理,概括出其哲学立场、理论来源和思想特点,并采取中西方哲学比较方法,对其提出的创造性、开放性、独特性哲学理论,如“孟子人性论”“儒家角色伦理学”“儒家民主主义”“礼仪与权利的辩证”等做出客观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指出安乐哲儒家哲学在中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一些理论构想。本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安乐哲儒学思想的第一部专著。

大卫·查尔莫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思想研究

作者: 刘晓青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495次
ISBN:978-7-5203-1033-8
简介:

意识问题神秘难解,著名心灵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将意识问题明确区分为“易问题”与“难问题”,并将其作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巧妙构思,试图将计算功能主义和属性二元论结合起来阐释意识的认知机制和不可还原的主观性,提出了自然主义二元论的解释方案,将意识视为自然随附在物理世界之上的新属性。作为一种尝试性解释方案,查尔莫斯的意识理论不可避免遭至塞尔和丹尼特的批判,他们围绕泛心论、意识“难问题”以及无心人等焦点问题与查尔莫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引出了一系列需要深思的问题。基于此,4E认知纲领重新审视了意识主体的系统性,将大脑之外的身体结构与外部环境放入了有机体的整体范畴中,为意识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空间。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