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这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人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现象称为“增长奇迹”,而专家学者们则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引起这种现象的各种原因。于是,国内外经济界很多学者纷纷将中国的经济增长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用各种理论和工具来分析探索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试图破解造成中国“增长奇迹”的“增长之谜”。本书将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工具,从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以及未来预测等角度分析我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原因、方向和力度,从中得出一些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从而为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第一,本书对经济增长理论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观点。第二,本书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基础之上建立了两个转型期经济增长模型:一个仅仅包含劳动、资本和制度因素;另一个除了这三个因素之外还包含技术进步。在这两个模型里,本书都假定制度是以一个外生的常数速度进行变迁,而且假定制度变迁是劳动增强型的(即哈罗德中性),对技术进步也做同样的假设,最后通过推导分析得到两个重要结论:转型期经济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其稳态下增长率等于制度变迁率,如果制度倒退则经济衰退,如果制度进步则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存在技术进步则其稳态下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与制度变迁率之和,这个结论既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其增长模型中制度变量的缺失,也是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决定论的一个补充;另外,经济的收敛或趋同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之一就是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的收敛或趋同。本书进一步指出制度影响甚至决定经济增长的原因在于制度所具有的公共品的性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制度这样的一些性质决定了它和技术进步一样具有溢出和扩散效应,这些效应决定了制度变迁将导致报酬递增或递减,从而将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向和幅度。第三,本书在实证方面也得到了一些比较强健的结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书按照中国自1950年以后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将中国的经济增长分为三个阶段,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利用经济计量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定量分析。基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以及历史数据的全面性和可得性,本书决定选择近似市场化指数这一综合指标作为经济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当然,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本书坚持认为,在目前缺乏更为全面和合理的制度变量历史数据前提下,这种做法是值得大胆尝试的,而且实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不过本书认为在制度变量选择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定量分析首先计算出三个阶段的TFP增长率,然后分析TFP增长率与制度变迁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呈现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经济制度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经济制度倒退则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的滞后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最后,本书对我国制度变迁呈现哈罗德中性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假设。在具体数字方面,根据本书的粗略测算,我国正向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1.7%左右。当然,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第四,本书对未来制度变迁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技术进步是永恒的,而制度变迁则是历史长河里的一瞬,因此当制度变迁结束时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就随之结束。基于这种思想,本书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建立了制度变迁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将在2010年左右结束,考虑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为期一年的强滞后效应,本书认为,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1年将衰减到零左右,也就是说,那时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不再受制度变迁的影响。这样,我们就得出2011年以后中国将进入年均增长率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这个结论和很多国内知名学者或机构的预测是接近的,但是本书采用的预测方法和他们有所不同。第五,本书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目的是为了维持中国经济健康协调向前发展。本书是作者在2006年所做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的,为了说明预测的准确性,基本保持了原文的完整性。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德州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大力资助,得到了德州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大学毕业已经30年、研究生毕业已经27年、博士毕业也已经8年之久,当年的学哥学姐学弟学妹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虽然不能时时见到你们,但是你们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在此我向你们送去最真诚的祝福和思念。当然,更值得感谢的是我的老师们,包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老师们,感谢您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您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林寅先生和博士导师纪宏先生,您们的指导和关爱我会终生铭记。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妻子马萍和儿子王佳星,家人的期盼和支持是我不断奋斗的动力。作者2014年3月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消耗
作者:徐娟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消耗
-
2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技术进步的经济分析
作者:王玺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技术进步的经济分析
-
3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地区差距
作者:朱承亮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地区差距
-
4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城市化和创新地理
作者:岳清唐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城市化和创新地理
-
5
图书 人口老化与环境污染困局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作者:班斓
图书 人口老化与环境污染困局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
6
图书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作者:邓仲良
图书 从集聚到均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与空间匹配机制研究
-
7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耦合研究
作者:王薇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耦合研究
-
8
图书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吴雪
图书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9
图书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研究
作者:赵金金
图书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研究
-
10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运行风险与宏观调控
作者:赵志君 张平
图书 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运行风险与宏观调控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