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法律人的信仰与情怀

ISBN:978-7-5203-1222-6

出版日期:2017-10

页数:237

字数:230.0千字

点击量:5235次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折扣价:¥34.8 [6折] 原价:¥58.0 立即购买电子书

图书简介

记得小时候我放牛时遇见村里一位老者,他对我说:你如能在外地很好的学校读书,你将会有出息。几十年过去了,老者的鞭策,言犹在耳,成为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勤奋好学、爱岗敬业、踏实做人、砥砺前行的动力。

老者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他的话是有道理的。我初二以前都是在村小学读书的;初三才在镇中学读书,高中虽然考上了万宁县中学,但因初中阶段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加上小学及初中阶段的课程本地教师都是用本地语言教学,即使是在高中阶段,许多科任教师,也多是用本地语言进行授课的多。缺乏扎实的基础教育,给自己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不足,如普通话讲得不准,英语基础差,古文识字不够……

1983年7月高考后被录入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第一次出岛来到中国改革开放较早的南方大城市,对于自己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于是,我很珍惜这读书、生活的环境,平时除了认真完成各科课程学习外,还积极地到大学图书馆查找各种学习资料,涉及的知识有历史、哲学(宗教)、心理学、文学等。我与年青人一样在周末或假期都爱玩或活动,但我是与他们一起玩或活动回来之后,一般都会争取一个小时时间来读书学习,然后才入睡,这样才不觉得因周末、假期的娱乐、休息而耽误学习,以时时充实自己。因家里很穷,加之那时的学生学习氛围浓,追求知识、真理欲望强,故我与很多同龄人一样总是抱着知识会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的理念去学习和拼搏的。但是,不扎实的基础教育还是给自己留下了后遗症,我虽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因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考研无法通过。1987年7月毕业后只好告别全国人民当时最向往的城市——广州,被分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学(海南建省改称海南第二中学)担任中学教师。

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要去当一名法官,只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读书人,为国家、为社会能做些有益工作的人,因为,在我接触法律之前,不论是法院还是法官,其社会地位都是一般性,法律及法治理念均比较淡薄。1990年下半年,因自己提出调动的事由,我从高三的教学岗位下到初中教学。在无比困惑时,我无意中接触到一位教师自学法律,于是,自己也开始学起法律来,先前良好的历史学功底,为我系统地学习法律提供了牢固的知识基础。1991年年底,海南省进行补充公务员招考,我以良好的成绩被通什市(现为五指山市)法院录取,1992年7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才正式调入该院。

在通什市法院工作的8年期间,我担任过文秘书、政工、纪检等工作,1995年取得法官资格后,也参与了民事、刑事、行政等类型案件的审理。1994年9月—1997年7月参加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学习,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法院业余法律大学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可做到学用结合;同时,我从不追求考试高分,一切以真实学习为主,并注意研究探讨审判实践问题,果然,还是学有所用。

2000年7月,无意中得知海口市振东区(现为美兰区)向全省招考一名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为了争取到信息、人才更加集中、经济更加发达的省会城市工作,凭借平时扎实的知识功底我以较好的成绩被录取,经历8个月的社区主任工作后,被区委分配到振东区法院,在研究室从事秘书、调研及审判工作。2003年省高院对全省三级法院四十岁以上的法官进行专项培训,得知我有历史学学士学位的领导让我负责中国法制史教学。此外,我利用周末、假期到其他高校上法律课,以教与学来提高自己的法学水平。与此同时,我参加了北京大学法学本科远程教育学习,2005年7月取得法学本科文凭。可以说,这时期是学、教、调、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我的事业大有帮助。

法律是一门高深且严谨的学问,而法官是一个严谨、正派的职业。这一专业及职业特征,正符合我这种较正统、正直且又重视平等人格的读书人。当时我在法院工作之际,正是法院及法官评价不高之时,法官竟成为“吃了原告吃被告”的代名词。我曾对我所熟悉的朋友说,贬低法院及法官并不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福音。因为,社会或国家需要裁判的权威与尊严,如果其裁判者的权威、尊严、信用动摇或没有了,社会没有任何公平、公正、正义可循,则这个社会将是非常危险的。法院没有任何的财权、物权、武权,它有的只是国家法律,它的权威、尊严、价值均来自国家法律,贬低法院及法官实质就是贬低法律,鼓吹人治……因此,在工作之余不得不思考,人们应如何认识司法权与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区别、特点与价值,从而能更好地尊重司法、尊重程序性的法治?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法官,如何做到司法公正,如何在审判中保持中立?……故本书中很多文章都是来自工作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呼声,一切不为任何功利,仅希望我们能创造一个文明、有序、诚信、理性、生存成本不高的社会,为国家真正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子孙生存不留遗憾。

人生总是向美好的方面选择,自然这种选择需要一定的努力与奋斗,需要积累与沉淀。时间永远是宝贵的、短暂的,只有学习、再学习,学有所用、学有所进才能弥补和超越短暂的人生。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形成与独立应是在文化的自立与建树,没有个性的自主品格及对某一事物系统的认识与判断,难以自由并自立于这缤纷、复杂且充满竞争的世界。

文化与人格的牢固基础在于真诚、良知及不息的作为。唯有三者的有机且合理地组合,进而有序地运作,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为人。生之知少,为人生之不幸,死时知充实,足矣!

本书的出版,承蒙宫京蕾、慈明亮两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朱音女士、欧阳华平、林文峰、许大东、高鼎、李运全等友人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阅读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纪永明.法律人的信仰与情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纪永明.法律人的信仰与情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纪永明(2017).法律人的信仰与情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