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在思想与现实的双重视域中复活《资本论》

作者:刘建卓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近年来,《资本论》研究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焦点课题。这源于思想和现实的双重推动。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走出传统教科书的教条模式,并日益凸显出其作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真实内涵,这就为深化《资本论》的当代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就国内而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深切地体验着离《资本论》最近的生存方式;就国际而言,不断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发成为新的时代性问题,因而现实境遇召唤着《资本论》研究的当代性。吉林大学王庆丰教授的最新力作《〈资本论〉的再现》正是在思想和现实的双重视域中挖掘并开显了《资本论》的当代意义。毋庸置疑,《资本论》的立场、...

论哲学教育的使命、问题与理想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作为一种反思性、批判性的思考活动,作为一种人文性、精神性的教化力量,哲学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使哲学成为时代的需要、心灵的需要。哲学的功能和作用是以哲学教育的方式呈现出来的。面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诉求,哲学教育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目前,哲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创造出能够表征我们时代精神的思想,没有培养出创造性的头脑。当前哲学教育观念的陈旧、狭隘,以及哲学教学体系的不尽合理,造成了哲学教育的这一困局。要实现哲学教育的理想,必须以合乎哲学本性的方式变革哲学教育观念,创新哲学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走向价值体系。

宗教危机、伦理生活及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世界的批判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人们通常将克尔凯郭尔纳入信仰主义的阵营。但是,对基督教世界混淆世俗与宗教的批判却构成了其伦理批判的重要方面。克尔凯郭尔对现代社会宗教世俗化的批判广为人知,但人们很少谈到他对基督教的政治化的批判。他认为基督教没有认识到自身与世俗化的区别,因此将救赎的信仰与世俗权力合并在一起。本文详述了克尔凯郭尔晚期作品中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区别。与信仰主义相反,宗教与世俗在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伦理意义。他认为基督教应是一种在道德上对世俗权威和权力的放弃而不是通过制造战争、控制婚姻等方式进行强化。通过拒斥权力、地位和财富的算计,基督教世界才会变得更加虔诚。为了基督教自身的利益,克尔凯郭尔最终将自由、责任及救赎等问题转向个体自身,从而使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加大。

不朽:经验与象征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我们称某类产生象征这种语言的经验为宗教经验的多样性,不朽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术语或许在技术层面上不是最好的,但因有大量前例,它取得了优势,尤其是在哈佛大学。因此,笔者希望,使用这个术语便于保证对探究的主题有一个共同的、直接的理解。正被讨论的这种象征想要传达一种体验到的事实(truth experienced)。然而,关于这种意图,它们遭受到一种奇特的无力。因为,这种象征首先不是指称存在于时空中物体的观念,而是关于不存在的实在(nonexistent reality)这个事实的载体。此外,因为这只是参与不存在的实在的一种意识,不存在的这种状态也属于这种经验本身。正如《新约·希伯来书》11章1节所说...

主体建构·社会整合·历史再造

作者:张敏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著名社会学家鲍曼提出流动现代性消费社会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与消费文化的高度契合,阐述了消费文化对主体建构、社会整合及社会转型的重要影响。消费文化专注于满足个体物质需要,解决个人生活困境,最终实现主体建构;消费文化的出现,实现了社会权力的转移,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完成了社会阶层的分类。鲍曼的流动现代性消费社会理论概括了社会现实的典型特征,以一种崭新的社会学模型提供了对未来生活的新阐释。

人文科学的逻辑如何可能?

作者:仝联勃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本文从梳理卡西尔晚期代表性著作《论人》和《人文科学的逻辑》的思路入手,着重探讨卡西尔提出并试图解决的一个哲学问题——人文科学的逻辑如何可能?在《论人》中,卡西尔开辟了对符号功能认识的新途径,使人性的各异质方面有了功能统一的基础,且在以对人的文化定义为基础推导出的文化哲学中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文化的统一平台;在《人文科学的逻辑》中,卡西尔借助符号和感知现象学的方法,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对扬中凸显人文科学的独特性格与基本逻辑,以其自足性和独立性来对抗科学主义思潮的侵蚀,从而展现出文化世界所具有的多重而深层的向度。我们通过确立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描绘出其所建构的批判性的、活动性的、开放性的、逻辑性的、辩证性的和建设性的人类文化哲学体系。

列菲伏尔空间批判理论的三元分析范式探析

作者:张笑夷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理论观照现实的基础是科学的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辩证法视为马克思思想的精神核心和理论内核。为了理解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自卢卡奇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致力于恢复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列菲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同样重视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他从写作《被神秘化的意识》开始,一直致力于同各种封闭僵化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做斗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联经济政策和德国法西斯主义,以及战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居于主流地位的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和语言哲学都是他作品中不断批判的对象。在研究20世纪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

重思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性考察

作者:薛丹妮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尚未摆脱费尔巴哈自然唯物主义哲学观影响时期的作品。其中,“死的东西”包括对黑格尔法哲学作出的“颠倒”“思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逻辑泛神论”“形式普遍的幻想”等指控。“活的东西”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关于现代性问题判断的肯定,并以此为基础接过了解决现代世界诸种矛盾与冲突,使人自在自为地安居于世的历史使命。不过,不同于黑格尔仅止于思维层级上对问题出路的思考与概念宪制的理念设计,马克思找到了真正的解决主体与现实的解决方式,即无产阶级及其共产主义革命实践,实现了对黑格尔的超越。
上一页 89101112 13 14151617下一页  第 /36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