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谈公孙龙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我在去年写了《〈公孙龙子〉的评价问题》一文(《哲学研究》1978年第6期),有一位同志对我的论文提出批评意见。其中有一部分和我的原意并无冲突,如认为现今流行的《公孙龙子》并非字字出于晋人伪造,并且多多少少代表了战国时期的公孙龙的思想等等。《列子》和《古文尚书》的许多内容也不是晋人凭空捏造得出来的。问题在“多多少少”究竟有多少,这位同志和我各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我认为:对古代文献的考据,由于材料的限制,有时不可能得出百分之百可靠的结论,只能凭或然性作出判断,或提出猜想和假设。有时你认为可能性很大的事情,我却认为可能性很小,这样就形成了各种程度的意见分歧。“百家争鸣”,可使双方的意见和根据不但双方都...
关键词: 公孙龙  公孙龙子  墨经  水平  

公孙龙考(一)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公孙龙考》分(一)、(二)两部分,都是关于先秦公孙龙其人的考证。继此将另写一篇《〈公孙龙子〉书考》,则是关于《汉书·艺文志》所说《公孙龙子》十四篇和现今流行的《公孙龙子》六篇的考证。按传统的说法,先秦的公孙龙有两个。一个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公孙龙,比孔子晚生53年,是孔子的亲炙弟子,字子石,楚国人,也有说是卫国人的。一个是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公孙龙,和平原君同时,是有名的辩者,字子秉,赵国人。辩者公孙龙字“子秉”之说,是可疑的。其来源出于《庄子》书中庄周和惠施的一段对话,里面有一句: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耶?”(《徐无鬼篇》)唐成玄英疏:“秉”者,公孙龙字也。...
关键词: 公孙龙  弟子  孔子  原作  亲炙  

《公孙龙子》的评价问题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四人帮”所造成的学术方面的思想混乱,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哲学史方面。中国逻辑史也毫不例外。“四人帮”遭到了历史的无情的裁判,被粉碎了,于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科学研究开始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形势。现在才有可能对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史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百家争鸣和从事科学性的探讨。《公孙龙子》书的评价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1)较古的书都称惠施、公孙龙为“辩者”,司马谈所用“名家”一词很不恰当。(2)古代中国的诡辩论和古希腊芝诺的诡辩论性质相似,内容完全不同。古代中国的诡辩论可分为“合同异”和“离坚白”两大类(分别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各个独放异彩。惠施又是古代杰出的自然辩证法家,不专用诡辩形式。(1)《庄子》...
关键词: 公孙龙  晋代  思想  问题  

中国古代辩者的悖论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1947年我在英国牛津,Hughes要我替英译冯友兰《新原道》写一篇书评。当时我答应了。但因为不同意冯友兰的一些说法,结果只是把我自己关于“辩者”的想法写下,然后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残缺的手稿A就是关于“辩者”那部分的初稿。定稿时又加进了手稿B这部分材料,才交给Hughes。回国后,这两个手稿都交给了耗子们用牙齿去批判。后来我想把它们重新整理一遍,但只开了一个头,没有写下去,这就是手稿C。写手稿C的时候,为了把《庄子·惠施篇》所举的论题补全,又匆匆地写了手稿D,未加审定。写手稿C和D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了,大概最早不能早过解放前后,最晚也是在合并到北京大学以前。“合并到北京大学”...
关键词: 悖论  论题  后期墨家  惠施  

简单类型论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这个理论归于兰姆塞(Ramsey)。所有个体都属类型*。所有命题都属类型〈 〉。属于类型〈α,β,…〉的函项是这样的一个函项:它的变项(在适当的顺序下)的取值域分别属类型α,β,…。罗素的类型论有两部分,一个内涵谱系和一个外延谱系。我们忽略后一部分,既因为它是“不完全符号”(类和关系)的一个谱系,也因为它派生自内涵谱系并依赖于这一谱系。对于罗素来说,一个“描述性函项(description function)”也是一个不完全符号。由于我们将不处理不完全符号,故而每当我们说到一个“函项”时将总是指一个命题函项。我们有时也说到一个函项的变项或者被含于一个函项中的自由变项。我们的意思是指它的自变项。...
关键词: 命题  类型  谓词  个体  值域  

个体与真值的演算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本文企图作出所谓的“带等词狭谓词演算”的一个部分演算,它在某种充足的意义上不依赖于量词和谓项变元的引入。因而,我们将有一个许可能行判定的“个体和真值的演算”,它虽然较普通的二值演算复杂,但当然不会比原始递归函数理论更复杂。本文第二部分将对我们的演算作另一种简洁陈述,确切些说是给出一个相替代的演算,它在理论上较为简单但在心理上不如最初作出的演算来得自然。这使我们有机会对数理逻辑的本性作某些一般性评议,并以这些意见来结束本文的第二部分。除了常用的联结词外,带等词狭谓词演算通常是用二个简单的算子和一个二元谓项(即,量词和等词)作为基本概念来发展的。这易使人认为,仅仅只要略去量词以及谓项变元也就可以得...
关键词: 我们的  个体  

“纯逻辑演算”中不依赖量词的部分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纯逻辑”这一名词是从王浩借用来的。但王浩称狭谓词演算为“纯逻辑”,我们则用“纯逻辑演算”这名词来专指加入了“同一”概念以后的狭谓词演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于公理化集合论发展中的现阶段的实践的。这一名词的主要用意是为了在集合论定理中区别逻辑定理(或重言式)和集合论自己的定理。由于这一切是以公理化集合论发展中的现阶段为出发点的,所谓“纯”也只能有相对意义,而不应当在绝对的或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来理解。纯逻辑演算中不依赖量词的部分(以下称“本系统”)是纯逻辑演算中极其微小的部分。不过由下文可以知道,本系统的逻辑常项中,除了真值函项以外,基本概念不止“同一”概念(=),还加了一个。我们称真值函项即...
关键词: 系统  公式  个体  

非负有理数的一个“自然”枚举

来源图书: 沈有鼎集
作者:沈有鼎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简介: 在非负有理数的无穷多个可定义的枚举中,下面的一个似乎是特别“自然的”。它也是十分“原始的”,并且很富于有意思的数学结论。令Υ0=0,对k>0而言Υ2k=Υ+1,Υ2k+1=1/(Υ+1)。取ρ=Υ2k+1,就给出0与1之间有理数。(包括1)的一个同等“自然”的枚举。相替代地,也可以这样来定义(函数)ρ:ρ0=1,对k>0而言ρ2k=ρ/(ρ+1),ρ2k+1=1/(ρ+1)。然后利用ρ可以定义(函数)Υ:Υ0=0,对k>0而言Υ2k=1/ρ,ρ2k+1=ρ。Υ和ρ之间的基本关系是(A)Υ+1=1/p。这就可以作出Υ和ρ互为依据的替代定义。关于大小次序有,若Υ<ΥL那么ρ>ρL。例如,相应于Υ0...
关键词: 定义  有理数  自然  
上一页 12345 6 78910下一页  第 /220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