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确立对美政策方针的战略考量

作者:宫力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美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盟主,试图称霸世界,并且支持国民党与中共打了三年内战,成为中国革命的巨大阻力。在这种背景下,对美国的方针和政策自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进行战略思考的重点之一。进入1949年,“新中国的航船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如何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已经成为新中国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毛泽东依据对美国对华政策的细致观察,以及国内外局势的急剧变化,陆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对美政策与方针,从而确立起新中国的对美外交战略和策略。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美国所支持的国民党政府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种局面下,美国政府看出单用军事的手段已无法挽回败局,于是开始...

毛泽东对红四方面军的正确评价及其意义

作者:张国新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大“山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不可否认的卓越的贡献,红四方面军原广大指战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因此,怎样认识、评价、对待红四方面军及原广大指战员,就成了怎样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怎样对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始终十分关注并要求正确认识和对待红四方面军及原广大指战员的问题。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毛泽东、理解毛泽东、评价毛泽东、深化毛泽东研究,就有必要研究清楚毛泽东是怎样正确评价和对待红四方面军及原广大指战员的,以回击二三十年来社会上存在的“毛泽东大整红四方面军及原广大指战员”的言行...

毛泽东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经济学贡献

作者:蒋海曦 蒋瑛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于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一批有识之士,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但所占土地仅为全国土地的25%左右,其余75%的土地均为封建地主所有。因此,农民问题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核心则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然而,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政党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孙中山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他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乡村农民,实行武装革命,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是可惜,在他掌握政权...

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内在张力

作者:王文兵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由于党与群众是两种具有不同内涵的力量和角色,作为党与群众相结合的主要方式,群众路线必然有其内在张力。在其操作意义上,贯彻群众路线就是党与群众之间双向交流、相互制衡的反复过程,其正常结果是在党的要求与群众的要求之间达成一种历史性的和解、契合、融合和综合,消除各自可能滋生的极端倾向,使两者同时得到合理的表达和满足,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两者智慧和力量的共识和合力,最终有效实现特定的实践目标。群众路线的生机和优势就在于其具有内在张力,党的智慧和力量就在于能够深刻认识党与群众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善于确认、维护和运用由此形成的这种张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叩其两端而问,在两者的结合上狠下功夫,根据实际情况不...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特殊模式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金民卿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1920年11月底,毛泽东对自己长期以来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完成了思想上的自我清算,清理了思想结构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因素。1920年12月到1921年初,毛泽东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明确主张把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根本方针和远大目标;表示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改造中国的根本目标、指导思想、道路选择、具体步骤等问题的看法,标志着他已经完全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确立了共产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

毛泽东的两种哲学及其意蕴

作者:王南湜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在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中,人们会遇到一个令人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在流行的哲学教科书体系与毛泽东自己的特有的哲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人们又通常将这两种哲学置放在一起,特别是将毛泽东特有的哲学纳入到教科书体系之中,这往往既导致了教科书体系逻辑上的不自洽,也使得毛泽东独特的哲学思想被遮蔽。何以会出现这一理论困难呢?本文拟从解释世界的理论旨趣与改变世界的实践旨趣之双重逻辑出发,对此问题予以说明。毛泽东一身而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因而其理论活动便不可避免地会具有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性质。马克思曾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毛泽东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梁柱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以六个时间段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直到今天的历史进程,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和无限生命力。他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一个时间段,考察了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这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的历史性贡献,是在一个东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成功地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相连接的问题,并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思想理...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原则

作者:双传学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简介: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功过是非有定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在当代中国社会居于主导地位,在学术理论和社会舆论中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部分人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存在另外两种基本评价取向。一是对毛泽东持全面肯定态度,甚至对毛泽东晚年理论与实践的失误也予以高度认同。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以毛泽东晚年实践批评质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改革开放道路的意味。二是基于毛泽东晚年失误而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其实质是消解革命史、解构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对于毛泽东的评价问题,关涉我们对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历史的总结、关涉对中国特色...
上一页 1234567 8 9下一页  第 /9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