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价值观(Values),英文释义是“beliefs about what is right and wrong and what is important in life”,包含是非标准、生活准则、信念的意思。在哲学中,对“价值观”的解释往往是指主体对客体有用性、存在意义以及重要性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参见百度百科“价值观”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35672.htm?fr= aladdin)。'>[1]不同的民族、国家、阶级有其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积淀在社会文化之中,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而在一系列的价值观中,起着支配与主导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核心...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系统科学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系统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它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三个理论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可以归纳总结为三大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整体原理是指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一方面,事物在整体的趋效下依照一定规律而存在,观察事物首先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把握其综合效应;另一方面,构成整体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我们应看到事物的巧妙组合,了解事物要素之间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整体功能,探讨整体现...
关键词: 整体  系统  事物  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观及其存在的合...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本书开头我们已经讲到,价值是表示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客体能否满足、在什么意义上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而价值观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的价值意识。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其反映的对象不是一般客体,而是客体属性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关系。价值观不与政治、法律、艺术、道德、科学这些社会意识形式相并列,而是渗透在一切社会意识的形式之中,是通过各种社会意识形式表现出来的更深层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价值意识。价值观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在深层上表现为人生处世哲学,包括理想信念和人生的目的...
关键词: 社会  价值观  价值  核心价值观  

对青少年价值观引导的借鉴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和才能的发挥,但又容易产生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造成社青少年的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重视物质利益,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对金钱、道义、权力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也有很大差异。比如16岁少年卖肾买“苹果”手机、自己的理想是当大官包“二奶”,认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很傻等,这些现象反映出,现在的许多青少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道德水平急剧下降,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更不可能成为主动改变环境的“道德推动者”。纽曼在社会行动模式中提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道德推动者,首先要有强烈的道德...
关键词: 青少年  学生  学校  社会  能力  

“社会行动模式”理论观点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20世纪70年代,社会行动德育模式产生于欧美各国,作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德育学家弗雷德·纽曼致力于探讨青少年行动技能的重要性、道德推理技能的必要性以及信任和承诺等情感性问题,其目的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影响公共政策,警示学校在学生的德育中注重行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纽曼的代表作《公民行动教育:对中学课程的要求》和《公民行动教育技巧》中,他明确指出,当代学校出现的各种德育理论都偏重于价值澄清,寻找价值原则,发展道德认知力,改变学校德育环境,或致力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道德知识,这其实都只是注重增加知识和改变认知结构的研究,而缺乏实施行动的训练和技能,是目前各种研究存在的共同的重大缺陷。为此他提出了社...
关键词: 学生  能力  青少年  道德  

体谅模式的借鉴意义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生命线》丛书的第一部分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要求采用学生亲身经历情景模式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起到了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体谅他人的动机的作用。价值观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师生、学生与学生关系的融洽,那么,体谅情境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贴近于生活、学习的情境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诱发他们关爱他人、社会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麦克菲尔十分强调情境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德育如果不通过具体的情境、不经由现实的途径必然遭遇失败。因为脱离了情境就等于离开了主体,道德问题就不能被体察和领悟。价值观引导过程中引入的体谅情境应当包括社会、社区、家庭、学校等...
关键词: 青少年  情境  价值观  社会  

体谅模式理论观点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体谅模式反对传统的脱离学生生活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倡导价值观教育应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体现学生的成长与情感需要,这正是体谅模式的要义所在。《生命线》一书提出的针对性别态度、代沟、宗教等与学生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价值观教育,正体现了该模式以生活为中心实施价值观教育、以教育提升生活质量的核心观念。这种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在青少年价值观引导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情感的桥梁作用。要从学生的切实需要出发,关注他们碰到的困惑、难题,体谅他们的内心、困境,诱发他们设身处地去关爱、宽容他人。通过关爱他人的思考与实践,青少年开始关爱社会、关爱整个人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增强了辨别真、善、美、假、恶、...
关键词: 青少年  学生  社会  个体  价值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借鉴意义

作者:林岳新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科尔伯格主张在道德教育中,要重视对儿童道德认知(包括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认知冲突法”和“角色扮演法”达成促进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目的。科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动力既不是来自他的先天成熟,也不是来自他的后天学习,而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通过给青少年提供社会参与,可以促进他们道德认知的发展。例如,“认知冲突法”即要求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以引发认知冲突。前提是要符合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阶段,过高、过低都不行。如果对道德水平要求过高,学生接受不了;如果道德水平要求过低,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学生  道德  青少年  道德认知  
上一页 1314151617 18 19202122下一页  第 /32802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