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一种积极伦理学的视野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开展道德治理的积极伦理学范式研究,旨在使伦理学摆脱消极被动与后致性命运,使现代性道德谋划走出资本主义的文化悖论,使现代主流经济学远离“道德贫困化”或“伦理不涉”,最终将伦理学尤其是应用伦理学重新拽回到“人性固有的善端”(孟子语)这个道德世界的本源意义上来,使其真正走出黑格尔所隐忧的消极和被动命运。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0—37页。'>[1]道德治理的积极伦理学范式研究涵盖如下七个方面内容:道德治理的提出背景、制度供给、举措机制;“治理”与“管理”的质的区分;“道德治理”内涵界定的四个维度,即:道德本身出了问题需要治理;社会秩序失范需要以道德的方式治理;以道德...
关键词: 道德  伦理学  人性  

传统伦理学及其命运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在传统的有关伦理学的理论研究、道德教育及其实践中,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著述家们的字里行间,一谈及“伦理”“道德”,人们习惯于将它们与诸如节制、禁欲、规范、约束、绝对义务、切勿等消极被动的话语联系在一起,而很少与像自主、自足、自决、自觉、自洽、怡然等积极主动的语词相关联。众所周知,个体的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关系的存在”。正是在这样一种“关系的存在”,我们意识到了“自我”,并且同时意识到与“自我”同样存在的许许多多“他者”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他者”的意识往往先于对“自我”的认知,换句话说,对“自我”的意识或规定是建立在对“他者”存在的确认或认知基础之上的。正因为...
关键词: 人类  关系  伦理  

道德治理的学理论争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道德治理”这一范畴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学术层面上看,“治理”一词的使用和治理理论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官方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用利益。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1]时至今日,“治理”一词几乎被滥用,政府治理,公司治理,环境治理,非营利组织治理,大学治理,全球治理,等等,而“道德治理”却鲜有提及。最早...
关键词: 道德  社会  学术界  

如何才能做个理性自觉的道德人?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成为一个理性自觉的道德人,个体要追求至善(幸福),必须在社会共同体中进行,从而才能达到个体德性与群体德性的统一,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在共同体中实现德性,必然要求个体的德目要求必须与共同体所要求的美德相符。首先,要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必须以社会共同体为背景。个人是社会的个人,个体德性的实现必须在社会共同体中进行。每个主体都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和历史的存在。“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即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个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6页。'>[1]德性作为一种人类的高贵品质内在地存在...
关键词: 德性  共同体  个人  个体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首先,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目的。“德性是人类为了幸福、为了兴旺发达、生活美好所需要的特性品质”Rosaland Hurst House,On Virtue Ethics,Oxford,1999,p.29.'>[1],德性在使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应当如何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伦理史上著名的“苏格拉底的问题”,就是关于“应当如何生活的大问题”。苏格拉底强调,未经省察的生活,对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儒家经典则十分注重“省察”之功夫。可谓是殊途同归。伦理学关注和考察的核心问题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最终是否会引导人们达致最高幸福。“德得相通”是中国伦理精神尤其是经典儒家伦...
关键词: 德性  美德  

人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人的本质是一种“关系的存在”,一种“类存在”。从本体世界经由生活世界再到意义世界亦如是。正是因为我们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我们在与他者间的彼此关系中,发现了人性善的一面,人性光辉的一面,同时为了增进我和他者的事业(生命的或功业的),我们需要光明人性固有之善的一面,贬抑或摒弃人性固有之恶的一面。与此同时,我们会循着人性固有善的一面的发扬光大的路径,塑造自己的人格及其同一性,构设社会的基本架构及其共同善。为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我们选择待在各种关系及其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共同体之中——家庭的、城邦的,职场的、社区的,民族国家的、世界历史的。只有这样才能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关键词: 文化  关系  

和谐人格重构八路径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一个人寄身于其中的具有道德属性的共同体,就构成了其人性提升与人格完善的伦理实体背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性提升与人格完善的伦理实体背景很少有单一的存在,人性提升与人格完善的伦理实体背景是多重叠加的复合体,融摄以身心关系为纽带的个体生命共同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命运共同体、以生活关系为纽带的社区命运共同体、以职业为纽带的职场命运共同体、以文化认同为纽带的民族国家命运共同体、以生命关系为纽带的生态命运共同体和以主权尊重为纽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使当代中国青年走出价值困扰,使他们的信仰不再缺失、选择不再困惑、时空不再错位、认同不再危...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  

“‘80后’与‘90后’”群体特征的消极一面

作者:陈绪新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简介: 第一,道德失范不容乐观。历史地看,道德失范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转型时期道德生活的一种现象,在现实层面表现为道德生活的失范和无序,在精神层面表现为道德信仰的危机与冲突,以意义系统的危机为内容,以行为层面的越轨为现象。当下,“‘80后’与‘90后’”青年只关注就业情况、未来收入,以及社会地位等个人问题,淡化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似乎成为过时的名言。他们漠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导致责任意识的狭隘与近视。当代青年对婚恋的态度日益开放、自我和随意,呈现出恋爱观价值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趋势,忽视了爱情的道德与责任。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学生并不是走在人行道...
关键词: 青年  价值  行为  社会  
上一页 910111213 14 15161718下一页  第 /4213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