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楼宇烈《〈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校补

作者:杨鉴生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北京大学楼宇烈先生《〈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汇集各本,征引众说,并加己见,不仅是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目,也是研究魏晋玄学和王弼思想的必备书。不过,该书在校、勘、标点、注释方面也存在不足。笔者曾撰《楼宇烈〈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一文(刊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予以讨论。今重读楼先生大作,又发现校勘方面若干可补充问题,故再做补正,以就正于方家。共列出校勘可商榷者15条,体例亦依前文,先列《道德经》经文并标明卷数,次列王弼注文,次列楼先生校释,最后列按语为本文观点。《〈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版本较多,本文仍以楼宇烈先生最新修订收入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新编诸子集...

齐白石的“冷逸”情结与“简少”思想

作者:安祥祥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齐白石有过一段学习八大山人画风的经历,并有“青藤雪个远凡胎”这样的诗句,他对于逸品风格的向往应该是很真切的。实践证明,齐白石不仅对于八大山人的风格念念不忘,并且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齐白石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这在他学习金农和何绍基书法一事上深有体现,这种特质同样反映在他对于八大山人风格的学习上面。齐白石见过八大山人的作品不多,并且多属一面之缘,后期更多是依靠记忆在作画。即便如此,他对于八大山人逸品风格的理解与把握还是卓有成效,并且构成了齐白石写意花鸟画风格的重要内容。在对八大山人作品的欣赏过程中,齐白石还时时表达出自己对于简少与粗放风格的热爱,和对稠密、工致画风的抵触情绪。在齐白石的作品中也处...

中国人思维的独特性与《昭明文选》的贵族性

作者:陈延嘉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明确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古人的思维特点的独特性,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前提,学习、研究《昭明文选》(简称《文选》)也不例外。换言之,不能先用外国的和现代人的思维来认识《文选》。而后,再用外国的和现代人的思维来分析、评价《文选》。如果相反,先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认识《文选》,先用外国的理论往《文选》上生搬硬套,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文选》的诗文和文选学中的问题。这并不是复古,不是排斥现代人的思维和外国的理论,恰恰相反,这是尊重国情,尊重历史。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个认识的先后次序呢?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古人的思想成果;外国人的思维特点与中国古人不同。具体说到《文选》,它是萧统的思想成果,其中的诗文是从先秦至梁...

太和“浮华”案再探讨

作者:王勇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关于曹魏太和“浮华”问题,前贤时哲多有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其一是贺昌群先生的看法,他认为“浮华一词,本汉人常语,魏晋之际,实指清谈而言”。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6页。'>[1]周一良则持另一种看法,“所谓浮华,非指生活上之浮华奢靡,而是从政治着眼,以才能互相标榜,结为朋党,标举名号如‘四窗’、‘八达’之类以自夸”。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5页。'>[2]二人分别从思想、政治两个维度来理解,对解决这一问题颇有启发,然而他们的观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周一良以结党来论“浮华”,乃是受陈寅恪先生政治集团分析范式的影响,从曹...

朱熹《楚辞集注》的训诂特色

作者:李永明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在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宋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变革创新始于对传统典籍的怀疑。欧阳修、刘敞等写书著作,对汉唐旧说提出质疑,开一代疑古的先声。欧阳修著为《诗本义》《童子问》《春秋论》等,对传统传注质疑驳正;刘敞著有《疑礼》一文,说“今之礼,非醇经也”,乃“圣人之徒合百说而杂编之”,对《礼》的经典地位提出质疑。'>[1]宋初疑古思潮只是宋人跳脱汉唐学术思想窠臼的开始,逮至张载、二程出,宋代理学思想才真正成为与汉代经学思想相颉颃的独立思潮,而被称作宋学。到了朱熹则理学发展至顶峰,而朱熹成为集理学思想之大成的伟大思想家。理学家在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方面都有新的理论探索,丰富和推进了儒学思想的发展。但理学...

论传奇小说对晚唐诗序的影响

作者:吴振华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荆世晚唐是诗序创作的低潮期据《全唐诗》收录的属于晚唐时期诗人共有31人,诗序只有95篇,大部分作家只有一两篇,而《全唐文》中情况也大致如此。'>[1],作家们对诗序普遍缺乏热情,曾经辉煌一时的赠别诗序寥若晨星,即使有些作家写作的诗序数量较多,也大都是简短的小文,没有盛唐、中唐的鸿篇巨制。在晚唐普遍衰飒颓靡的世风中,人们对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大都失去信心,也很少出现掌控文坛且担当朝廷重任的轴心文人,即使有盛大的宴会,也没有人尝试追踪魏晋风流,在流光溢彩、觥筹交错的宴会上,人们的兴趣已经转向剪翠偎红的刺激性的身官享受,缺乏理想化的昂扬奋发精神。正是在这样的灯红酒绿之中,从朝廷到民间,人们的审美情...

刘骏事迹诗文系年

作者:胡耀震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元嘉七年庚午(430) 刘骏生《宋书》卷六《孝武帝纪》:“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字休龙,小字道敏,文帝第三子也元嘉七年秋八月庚午生。”《宋书》卷四一《后妃传》:“文帝路淑媛讳惠男,丹阳建康人也。以色貌选入后宫,生孝武帝,拜为淑媛。”元嘉十二年乙亥(435) 刘骏六岁元嘉十三年丙子(436) 刘骏七岁立为武陵王。《宋书》卷六《孝武帝纪》:“(元嘉)十二年,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卷五《文帝纪》载元嘉十三年“九月癸丑,立第二皇子濬为始兴王,第三皇子骏为武陵王”。卷九十九《二凶传》:“元嘉十三年,(刘濬)年八岁,封始兴王。”元嘉十六年己卯(439) 刘骏十岁征虏将军、湘州刺史,领石头戍事。《宋书》卷六...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功名情结再探讨

作者:于东新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简介: 必须看到,与古代众多士人一样,陶渊明有着强烈的功名情结。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中就指出,陶渊明“一生得力处、用力处都在儒学”,他是“极热烈极有豪气之人”,也是“极严正——道德责任心极重的人”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1—273页。'>[1]。李长之也认为:“陶渊明是一个受有很浓厚的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因而在他出仕乃是正常的,归来却是迫不得已的。”李长之:《陶渊明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2]朱光潜也说:“假如他有意要做某一家,我相信他的儒家倾向比较大。”“他很有儒家的精神。”朱光潜:《诗论》,《朱...
上一页 56789 10 11121314下一页  第 /3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