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浅析南传佛教建筑的中国化

作者:熊顺清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我国南传佛教主要传播于滇西南边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保山市的边境县市。信教群众主要有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这些信教群众多为跨境民族,其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与境外的一些民族相同,跨境来往频繁。南传佛教在我国传播的范围虽然不大,但其传播地域特殊,处于滇西南边境片区的前沿地带。综观云南地图,发现我国南传佛教传播的地域涵盖了中国—缅甸、中国—老挝接壤的广阔边境线。这一区域属于多元文化交会融合地带,来自东南亚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来自中国内地的华夏文化在这里相遇、碰撞并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佛教...

佛传在中国南传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田玉玲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从马鸣菩萨的《佛所行赞》问世以来,世界各佛教区域中长期流传着各种不同的佛传版本,中国历史上也有诸多的汉传、藏传佛传作品。本文中,佛传指的是狭义的佛陀传记,即讲述佛祖释迦牟尼从入胎降生至成道涅槃光辉一生的作品,不包括讲述佛陀前世轮回故事的佛本生及因缘故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佛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新一轮复兴,佛传也日益受到关注。这一浪波及全国乃至影响全球的佛传热也同样影响到了中国南传佛教。汉语、英语、泰语、缅语等不同语言的各种佛传文本,各类佛传作品在中国南传佛教区域广泛传播,不仅丰富了中国南传佛教的佛传作品,也由此推动了中国南传佛教与外界的交流互动。这一轮佛传热具有鲜明的自觉性、理性、研究型...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孙浩然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9页。'>[1]早在12世纪,圣弗兰西斯科·冯·阿西斯即宣告,人类与生物建立兄弟般的关系正是来自天国的福音。[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2]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说:“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谁不心旷神怡!”[德]...

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南传佛教改革与创新刍议

作者:周娅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区域一体化加深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践逐步推进,中国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息式、多层级地参与并构建全球合作新秩序的新时期背景下,国内的宗教该如何应对、如何担当以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这是摆在包括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内的中国宗教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南传佛教展示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发展中的南传佛教也有‘成长的烦恼’,目前它面临的不是简单的生存问题,而是以何种形式更好地存在以及发展的困境。”郑筱筠:《“成长的烦恼”——转型时期中国南传佛教管理之困境》,佛学研究网,2015年9月24日,http://www.wuys.com/xz/Ar...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音乐研究的两种范式

作者:黄凌飞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当代中国音乐学界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书写,一直都有着本土化的诉求,尤其在最具有充满挑战性的宗教音乐领域,仪式音乐发生所依赖的那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生态是如何有效的建构本土族群的历史记忆?这的确需要本土的视野及相关的学科经验。从《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美]詹姆斯·克里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写文化》,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1]等关于传统民族志写作的反思开始,人类学界似乎宣布了一种新的民族志写作模式的合法性。这是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不同的学术实践都给民族音乐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书写提供了新的可能。面对丰富多样的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及“文本表述方式”呈现...

生死超越的基本模式及对现实人生的启示

作者:释心源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毛够长老创制的“十二因缘轮回图”是南传佛法高度浓缩的精华,此图70多年前诞生在南传佛教盛行的缅甸。通过十二因缘、四谛将世间轮回和出世两个概念直观形象化,让学法之人一目了然世间法与出世法的缘起与实质。毛够长老是缅甸佛教界最有影响的法师之一,法师生前讲经说法,参禅打坐,智慧辩才无碍。他圆寂荼毗后,留有数千万颗舍利。最神奇的是长老的两颗眼珠在火化之后,安然无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人们根据他生平的种种神异,认定他是已证道的圣僧。长老创制的“十二因缘轮回图”,实质上是对佛法2000多年流传在缅甸南传佛教的高度总结。1996年,受缅甸政府邀请,我们一行8人经由中国佛教协会派送至缅甸仰光国立佛教大学,开始为...

贝叶文化的力量 以中缅关系为例

作者:郭山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2011年9月6日,我国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强调指出:“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这一思路得到了21世纪理事会与会代表的认同,认为这个主张将会指导21世纪理事会今后的工作。吴建民,扩大利益汇合点是20国集团前进的关键,《动荡 反思 合作:吴建民外交思考》,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148页。'>[1]要想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千百年来,基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柬埔寨、泰国、老挝、缅...

中国南传佛教的爱国主义传统及与东南亚的交流

作者:课题组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简介: 南传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自东南亚半岛传入中国境内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在中国集中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南部边境一线的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保山五个地市,南传佛教在保留佛教原初的教理教义形态的同时,经历了长期与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佤族等原始信仰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本土化过程,成为这几个兄弟民族以南传佛教为核心的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南传佛教。据不完全统计有信众近120万余人,是云南省最大的宗教群体,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南传佛教贝叶经典籍就是结合民族传统观念用佛典因果故事教化群众的优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佛教三语系之一的巴利语系,中国南传佛教是中华文化不可或...
上一页 1213141516 17 18192021下一页  第 /3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