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道家话语被遮蔽的表现方式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道家话语被遮蔽的表现方式,也可以概括为有两种:一是被轻视和否定,二是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和压抑。第一种是道家话语被轻视和否定。它表现为不能理解或有意曲解道家话语正确的、有意义的思想内涵,虽然好像也是在谈道家,但谈的却不是道家话语的本义,因而也只能说是对道家话语的一种遮蔽。上文所述的对道家作否定式阐释很多就是这种遮蔽的例证。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已经远远有别于古希腊这个源头,但是我们总能看到,西方思想文化每一步进展或突破都从古希腊那里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并进行重新阐发,而不是另取炉灶,一切从头重来。这种对文化连续性的把握以及对文化之根的尊重,使得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博大而深厚。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如道家、...
关键词: 道家  文化  西方  思想  现代  

道家话语被现代阐释的表现方式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道家话语被现代阐释的表现方式,概括地说,有两种:一种是肯定式阐释,另一种是否定式阐释,两种阐释都是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并以现代文化为参照系。第一种是肯定式的现代阐释,分别从文学研究和哲学文化研究两大领域加以说明。文学研究领域:对阿城小说的阐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阿城在新时期文学中明确提出张扬道家的文化立场,他的“三王”系列小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苏丁、仲呈祥从道家美学角度阐释了《棋王》的思想艺术特征,并认为这样的作品硬塞进西方的美学原则和批评模式中,是别扭、费力和不讨好的。两位批评者之所以如此阐释是基于这样认识:“‘五四’时期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辩证的清理和检讨,未能对传统文化作去...
关键词: 道家  思想  老子  

闲适话语与道家人性论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闲适”以往更多地为文人、作家所津津乐道,因而有的学者对“闲适”及“闲适话语”的界定是放在文人传统的背景下进行的:“‘闲适’是对一种超然古典境界的向往,是安静平和、追求优雅趣味和风格的‘文人’精神的表现,是边缘的和独立的、隐士式的境界的体验。它浪漫而不狂热,有诗意而无激情,充满体验、品位又对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闲适’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潮流,而首先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一整套话语,隐约地标明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的表记。”张颐武:《闲适文化潮批判——从周作人到贾平凹》,《文艺争鸣》1993年第5期。'>[1]这种对“闲适”和“闲适话语”的理解比较典型,但是它显然已经不能囊括90年代的文化事实。90年...
关键词: 话语  年代  自然  人性  

欲望话语与道家快乐观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何谓“欲望”?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性欲三论》一文中把欲望视为性本能具体展现的一种延伸,是生物体与外界维持的一种关系。拉康后来修正了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而代之以“欲望论”,他以需要(need)—欲望(desire)—需求(demand)的三元论代替弗洛伊德有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的二元论。在拉康那里,需要、欲望、需求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整体。需要来源于生命的匮乏或缺乏,当它指向的那个对象得到时,需要便得到了满足。需要通过语言或文字媒介转变为需求,在由需要转变为需求的过程中,那部分遗漏的、不能表达的需要,就被人们体验为欲望。王小康、郭本禹:《潜意识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
关键词: 欲望  道家  快乐观  

消费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政治意识形态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各个层面的时候,消费主义的思想观念不可能有容身之处,也就不可能萌发。只有经济建设尤其是市场经济建设占据全社会的工作中心时,消费主义才可能慢慢发芽。所以说,中国消费主义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80年代城市经济改革启动之时。当时国家确定的经济现代化目标是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各种经济政策的落实,以及传媒在政府指导下对“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正面宣传,“商品”和“市场”这两个词及其本身蕴涵的丰富内涵,才开始被中国人渐渐感知并悄悄认同。1989年的政治事件并没有改变中国自70年代末期以后的改革路...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意义  商品  中国  

道家话语与存在主义自由观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在“自由”观念的起源上,中国和西方站在相同的出发点上,最初都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人对物的超越过程,二是“我”从“非我”中超越的过程,但后来却沿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它们差异性在于:第一,西方传统的自由是一种向外的自由,而中国式的自由则是一种向内的自由。也就是说,西方自由是通过向外索取而得,而中国传统的自由则更强调内在自足。第二,在西方传统中,理性是一切自由的基础和根据,正是在理性面前,一切个体都是平等的,也因之是自由的。而中国传统的自由与理性无关,也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它只是与单个的人的精神状况有关,丝毫不能辐射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第三,西方传统中的自由观将自由仅限定在人与人的...
关键词: 庄子  精神  萨特  

道家话语与存在主义生存论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存在主义在中国萌芽、开花,逐渐发展为新时期的一种文学思潮,并在不同的文学流派或创作群体中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萌芽期可以追溯到“文革”期间以食指、芒克、多多、北岛等为代表的“白洋淀诗群”的潜在写作,以及80年代前后的“意识流小说”和张辛欣等人对“残梦”的书写,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有关人的存在主义的最初思考。从80年代中期开始,存在主义迅速走出书斋,堂而皇之地进入社会,成为一种颇为时髦和激进的文化精神。“个人”开始“从群众中回家”,个人性的境遇与价值开始代替启蒙主义的“社会正义”与“公众真理”而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新的基点。张清华:《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思潮论》,《...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庄子  小说  

道家话语与存在主义的对接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存在主义在西方20世纪延续时间之长、著作之丰、代表人物影响之大、内在成分之复杂,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其他哲学、文化、文学流派基本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1页。'>[1]存在主义哲学的旗帜下包容了为数众多的哲学家,从19世纪后叶的两位先驱者克尔凯郭尔和尼采,到20世纪现代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再到把存在主义推向新阶段的萨特,以及同时的加布里尔·马塞尔、梅洛-庞蒂、阿尔贝·加缪、西蒙娜·德·波伏娃、保罗·蒂利希等一大批现代著名哲学家。而他们的哲学思考又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各具特点,相互之间差异以至于矛盾之处甚多,因而概括...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  萨特  
上一页 34567 8 9101112下一页  第 /220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