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完善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中国于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同时,相应地建立了新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多年实践表明,新的转移支付制度初步适应了分税制体制的需要,但还很不完善,有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改进。转移支付模式,通常包括转移支付运行路线选择和转移支付形式选择两方面内容。世界各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安排,都与各自国家的国情直接相关,各有特色,并不存在可以通用的统一模式。但从总体上看,又是可以归类的。第一,转移支付从运动方向特征来归类,可归结为纵向、横向、纵横结合三类。纵向转移支付模式,是指从中央自上而下地转移支付,它又可分为纵向逐级传递式和纵向全覆盖式两种。纵向逐级传递式,是自上而下逐级转移支付时,采取上级只面对下级转移支...

建立“行政事业收费”管理新体制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为适应“费改税”的需要,应否彻底打破习惯的把行政事业性收费(以下简称行政收费)视同价格实施管理的旧体制,如何打破,建立什么样的新体制,才能与行政收费性质相适应,这是当前“费改税”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好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费改税”能否深化,更关系到“费改税”成果的巩固,因此,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行政收费与价格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范畴,从表面看,行政收费与价格很相似,都表现为一手提供服务,一手收费,似乎也是一种商品货币交换关系。然而,深入观察就会发现,行政收费与价格,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第一,各自存在的依据不同,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依商品交换存在而存在,属市场分...

关于乡镇财政改革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农民和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在农村的终端环节,它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承担着保障农村政权建设的供给,支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节国家与农民之间分配关系的重任,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和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兴衰、社会的安危,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增强还是丧失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搞好乡镇财政乃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须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自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以来,经过广大...

分税制是走向新财政体制必由之路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从包干体制向分税制转换,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效益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构造之必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针对旧体制的弊端,先后进行了三次财政体制的转换。即自1980年至1984年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自1985年至1987年实行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该体制由于诸种原因,在实行中实际又改为“总额分成、分级包干”体制。这三次改革都是突出一个“包”字,都是围绕完善包干办法和强化包干力度而进行的。随着财政包干体制的发展,地方自主财力不断地增加,地方财政活力也不断地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为发展地...

九十年代财税改革的总体构想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财税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此同时也碰到了严重困难。这主要表现在:1.赤字连年,10年改革9年赤字。按照我国预算制度规定的口径计算,从1979—1989年赤字累计已达765亿元。如果按国际通用的口径计算,即借债也算赤字,则赤字累计已达2100多亿元,相当于1989年财政收入总量的78.7%,国民生产总值的13.3%。2.赤字从中央向地方扩展,最初只是中央财政赤字,地方财政尚有结余。而现在地方财政也很困难,有一半县的财政收支难以平衡。3.财政的债务负担有增无减。国内国外债务统算...

财政改革若干战略性问题研究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经济改革以来,财政始终沿着让利放权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改革,为经济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没有财政的让利放权,城市改革的第一步就无以发动,后来的各项城市改革也无从实现,改革的实践,证明财政改革从让利放权开始是完全必要的。然而,改革的实践也表明,以让利放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思路,只能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动初期的财政改革思路,并不可以作为贯穿财政改革始终的战略思路,单纯的让利放权,并不能达到全面理顺财政关系、建立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新财政体制的目的。第一,财政关系是权、责、利关系的统一体。在经济改革中,只有将权、责、利关系安排得协调统一,经济关系才能理顺,经济的运行才能顺畅。财政关系也不例外,在改革中也必须...

关于首都财政体制问题研究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首都北京的财政发展受到现行财政体制的极大限制,致使财政状况难以适应首都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从1949年发展到现在,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2倍,其中工业产值增长300倍,人均国民收入达1890元,名列全国第二位。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增长也十分迅速,“六五”时期财政收入比“一五”时期增加近9倍。有这样的收入规模和雄厚的经济基础,首都财政本不应有多大困难,为什么首都财政适应不了首都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而陷于困境呢?问题就在于现行财政体制与北京财政结构变化的要求不相一致。(一)现行财政体制束缚了首都财政“划分税种、规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对于那些以经...

财政改革基本思路的若干思考

作者:何振一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经济改革以来,财政始终沿着让利放权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改革,实践证明,财政改革从让利和放权开始是完全必要的,没有财政的让利放权,城市改革的第一步就无以发动,后来的各项城市改革也无从实现。然而,改革的实践也表明,以让利放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思路,只能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动初期阶段的财政改革思路,并不可以作为贯穿财政改革始终的战略思路。单纯地进行让利放权,并不能达到全面理顺财政关系、建立符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的新财政体制的目的。第一,任何经济关系都是权、责、利关系的统一体。在经济改革中,只有将权、责、利关系安排得协调统一,经济关系才能理顺,经济的运行才能顺畅。财政关系也不例外,在财政改革中也必须时时注意权...
上一页 12345 6 78910下一页  第 /113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