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从社会学中国化到中国社会学普遍化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当代中国社会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论自信?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坚信从中国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社会学,一定能够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二是坚信中国社会学不仅能够回答中国自身的问题,也能够对回答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作出贡献,因而具有普遍的学术意义。前者是社会学中国化,后者是中国社会学普遍化,乍看起来,二者方向正相反,其实它们既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也是相互融通的两个阶段。鸦片战争特别是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对中华文明、中国学术的自信几乎丧失殆尽。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海外学得社会学真经的一批学者回国,开始反思和扭转片面西化、全盘西化的风气,倡导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中国社会学,这才提出“社会学中国化...

身劳而心安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群学强调,人的合群性不是出于人的生物本能,而是通过修身达致的。只有依靠修身,才能“立人”;只有凭借修身,才能“取人”;只有通过修身,人才能“正心”。而“修身”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有具体的实现途径。《荀子·修身》指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劳动—修身—合群”。群学不仅肯定劳动对于人的生活的意义,还把劳动看作是立人之本、合群之源,因而是修身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内容。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我们的先人就认识到了劳动对于人的意义。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不乏歌颂劳动的诗篇。首先是高度肯定劳动对于人的生命的意义。有多首诗歌赞颂父母为子女和家庭付出的辛劳,“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母氏劬劳”周振甫译注...

三为祭酒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荀子生于战国末期赵国郇邑,后到齐国游学于稷下学宫。至于游学始自何时,有说荀子“年十五”,有说“年五十”。前者的根据是《韩非子·难三》,韩非是荀子的学生,记述其老师的行迹,比较可信;后者的根据有《史记·孟荀列传》,也较可信。东汉应劭(约153—196)著《风俗通义》似乎更相信韩非的记忆,其卷七《穷通》篇称,荀子“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2页。'>[1]。只是荀子一生多次到稷下学宫,有游学,有讲学,最为声誉远播的是“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很可能上述文献指的不是“同一次”,也未可知。参见刘蔚华、苗润田《稷下学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关于群学创立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一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社会学对中国来说只是“舶来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中国本土没有社会学。现在我们说战国末期荀子创立的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人们可能感到很诧异。其实,早在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初,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刘师培等前辈就明确认为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参见景天魁《论群学复兴——从严复“心结”说起》,《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5期。'>[1],可惜此说未能得到广泛承认。不仅是中国人,就连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中国早在战国末期已由荀子创立了社会学这个学科”费孝通:《从实求知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欲兴其学 先正其史——略谈中国社会学史研究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哲学史的本身,在本质上就是哲学这门科学。[德]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大庆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页。'>[1]此话即使不适合所有学科,也应该适合社会学;即使不适合其他的社会学,也应该适合中国社会学。因为中国社会学一向承认自己只是“舶来品”,在西方社会学于清末民初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本土没有社会学,也就没有本土的社会学史。这就好比一种无根藤,攀附在树上,营养是靠树提供的,虽然也可开出一些小花,但自己无根就永远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怎么谈得上建立中国社会学的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显然,应该搞清楚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社会学,如果有,就必须重新书写中国社...

论群学元典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一百多年来,所谓社会学只是“舶来品”,中国古代没有社会学,已成无须论证即广被承认的“铁案”。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来中国传授西方社会学,即确立了其在大学讲堂的独占地位;赵晓阳:《寻找中国社会生活史之途:以燕大社会调查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1]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之初,1980年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又来宣扬中国不仅本无社会学,就是引进社会学也“比日本晚四分之一世纪”福武直、张建群:《中国社会学及其复活》,《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2]。在这一“洋教条”禁锢下,有人居然把中国社会学史视为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史。至于中国本土到底有没有社会学,竟然基本无人提及...

论群学复兴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1903年3月25日,严复在《群学肄言》译后感叹道:“惜乎中国无一赏音”,“吾则望百年后之严幼陵(严复字幼陵——引者注)耳”。严复:《译 〈群学肄言〉 有感》,孙应祥、皮后锋编:《〈严复集〉 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1]现在,距离先生1921年逝世(“百年”)都已近百年了,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并力图解开他的这一“心结”呢?依笔者愚见,严复译介斯宾塞《社会学研究》一书,正值甲午战争惨败不久,中国人的民族自尊、文化自信丧失殆尽之时。严复译书的初衷,本是希冀借西学之火种,让群学成为团结人心、鼓动民力民智的火炬,却眼见得西学之涌入大有湮没群学之势,故而感叹。果不其然,1903年...

华夏品位的社会学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非常感谢洪校长在百忙之中来主持我们今天的这个讲座,非常感谢冯仕政院长还要担任点评。我今天讲的这个问题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社会学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100多年了。对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是非常正常的,我今天也不过是抛砖引玉,讲一下最近做的一点研究。各位有什么问题我们最后可以留出来半个小时提问,如果我讲的过程当中希望即兴问的也可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华夏品位的社会学”。可以说是郑杭生老师命题,我来交一份答卷。“华夏品位”是郑老师提出的中国社会学的几个特色之一。2015年在郑老师的追思会上,当时我的发言就是试图谈谈“华夏品位”,我觉得郑老师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当然郑老师...
上一页 1011121314 15 16171819下一页  第 /2824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