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从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到文化一元多线论的建构

作者:郭海龙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摘要:文化相对主义在反对法国文化侵略的过程中萌生,并被用于反对殖民主义,后来又扩展到了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当前,文化相对主义所诱发的挑战,主要是刻意强调民族自决的民族分离主义,以及排斥外来移民、主张一个民族在文化和生物层面纯净的新种族主义。弱势民族的文化相对主义是对强势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的反抗,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陷入了弱势民族自我膨胀式的种族文化优越论等错误之中,因而存在重大缺陷。要立足于唯物史观的文化一元多线论,既立足客观世界物质性即经济基础(社会存在)所决定“质”的规定性(一元),又兼顾历史发展阶段、民族特征、国际交往等“量”的多样性(多线),对文化一元论的普适性(强势民族的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多元论的相对性(弱势民族的文化相对主义)进行有机整合。文化一元多线论意味着既要尊崇科学、理性标准,推动科技、思想、制度进步,又要尊重少数群体的文化权益,不同文化之间应在平等交流、达成共识中互学互鉴。

瞿秋白对无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任务的认识

作者:金艾迪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简介:

摘要:瞿秋白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作出极其突出的贡献。瞿秋白自1923年至1925年的文章体现了他对中国时局的关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贯彻。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对中国民族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进行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的指导。理清瞿秋白对无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任务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梳理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脉络,而且可以以史为鉴,指导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我的佛教学术研究历程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今天回顾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首先想到的是求学和工作过的三个单位,第一个是西北大学,第二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三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是38年前的往事,但是回想当年听到高考消息的振奋,准备应试的紧张,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惊喜,浮现在眼前的一幕幕情景依然那么清晰,一点都不模糊。正是通过参加这次高考,我于1978年2月进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学习。从1978年2月到1987年8月,我在西北大学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毕业后当教师两年多,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我们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人,整个初中和高中阶段没有必要的学...

孜孜矻矻问业 转益多师求学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骑骆驼赶考(1978年元月,摄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 我1976年高中毕业后到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布日都公社两面井大队做插队知青,来到生产队后不久就被指定做了大队会计。1977年年底到次年初,内蒙古北部遭遇特大雪灾,此时,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已经流传了一阵子,搅动了众多青年的心。我也跃跃欲试。和队上一说,干部也同意,但告诉我不能耽误生产队的年终决算。

上溯到德国古典哲学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我叫梁存秀,别名梁志学,1931年6月4日出生于山西定襄县前高蒋村。鄙人出身寒微,父亲梁俊德原初是给老板干活的店员,经过多年自习,后来当了会计,但英年早逝;母亲韩芝青是小学毕业的农村劳动妇女,抗日战争时期当过8年妇救会主任。我的家乡在晋察冀边区西部与沦陷区交错的地方,我的童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学习环境很不安定,听到日寇出发的消息,老师就带领我们这批学童逃离村庄。课程时断时续,我1937年入学,到1945年才小学毕业。我的学习劲头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参加农业劳动,深知此中之艰苦,觉得这么干一辈子,前途肯定不妙,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的母亲来自县城,那里有些知书识礼的文人,例如老同盟会员牛诚修、原中学...

跋涉在梵学之路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梵语是印度古典语言,仿照“汉学”一词,我在这里用“梵学”指称古典印度学。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与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梵学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其深度和广度也就可想而知。我与梵语结缘,有很大的偶然性。1960年我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报到时,却告知我已被调到了东语系。对于这样的调动,我心中毫无意见,一方面是对于当时我们这代青年,认为服从国家需要是理所当然的事,另一方面是我在中学时期喜爱文学,读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报考大学填写的志愿,主要是中文系和外语系,希望将来能从事中国文学研究或外国文学翻译。而到了东语系,我又被分配在梵文巴利文专业。这是命运给予我的恩赐,使我得以在季羡林和金克木两...

从语言学到图书馆学情报学:成长中的转折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岁月不居。自1964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倏忽已52个春秋,前20年在语言所,后32年在文献信息中心(现院图书馆),算得上是社科院的一个老兵了。回顾几十年来所走过的为学道路,感触良多。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20世纪20年代就学并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后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分别讲授英文或中文。我自幼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英语。他对我在语言上的要求甚严,尤其是在我中、英文的习作方面倾注了较多的心血。那时候父亲几乎每天都让我看一段原版英文课本上的课文,那些课本故事性很强,而且配有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各式彩图,引人入胜,特别适合儿童看,阅毕须用英文写心得体会,然后他仔...

三驾马车永远在路上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1943年2月,我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工人家庭,有弟弟、妹妹4人。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在空军某航校当炊事员,母亲是家庭妇女。我们的生活相当清苦,母亲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她的操持下,日子居然能一天天过下去,倒也不觉得缺什么,只是每到开学的时候,要东挪西借地筹措学费。长春没有历史古迹,只有绿树覆盖着的长街,不失为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是就培养一个人的乡土观念或对于故乡的依恋来说,就不能不说有所欠缺了。幸亏我在八九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回到了祖籍山东省莱芜县鲁西镇。说是镇,实际是一个大村子,只有一条街,赶集的时候很是热闹,尤其是自然的风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60年过去了,仍是历历在目,不能忘怀。鲁西...
上一页 7891011 12 13141516下一页  第 /105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