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现实的个人:自由与制度的共同主体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以看出,在哲学层面讨论一切问题的前提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界定。在古希腊,人们运用哲学探讨世界本原的问题,“自然”被作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是依附自然规律而存在的理性动物;到中世纪,宗教使上帝凌驾于人间,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人成了神明的奴隶,“上帝”被作为世界的主宰,人是遵从圣经教义而生活的神属子民;启蒙运动以来,批判宗教神学成为近代哲学的方向,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维科说“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于是人成为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绝对实体。不管古希腊哲学对世界本原的追问,还是宗...
关键词: 现实  主体  历史  制度  世界  

自由与制度的历史性关系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在马克思那里,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性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为我而存在”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个人”在“现实世界”这个场域中不断展现自身本质的历史性关系。如此一来,自由与制度之间也就不再是外在于人的、相互对立的抽象范畴,而是人的存在这一现实活动在历史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侧面,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在自身的存在中所建立起来的历史性关系。从客观性角度来看,自由与制度是现实的个人与现实世界之间基于客观规律的对象性关系;从主体性角度来看,自由与制度是现实的个人与现实世界之间基于主体意识的价值性关系;从历史性角度来看,自由与制度是现实的个人与现实世界之间基于实践活动的超越性关系。历史唯物...
关键词: 社会  历史  制度  性关系  世界  

从自由到制度: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逻辑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剖析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但在其建构过程中确实蕴含着一条从自由到制度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正是沿着“定在自由—市民社会—人类本质—资本批判—制度变革”的理论路径开辟了一条从理论到现实、从天上到人间、从现在到未来、从自发到自觉的人类解放之路。之所以选取自由与制度作为在新时代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正是因为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转向,也与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逻辑相契合。1936年10月,马克思从波恩大学转学到柏林大学之后,开始正式踏上了哲学研究的道路。在早期的哲学学习中,马克思受到青年黑格尔派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当他尝试运用康德哲学进行法律研究时,却失望...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  马克思  逻辑  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制度观的内涵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全面的实现和发展看作自由的本意,而从其现实性上来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组织形态中完成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复杂的矛盾体系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具体社会环境,这些关系的总和就基于物质生产水平的不同而在每个时代结成不同的社会制度形式。换言之,社会制度是人的生产、交往和发展状况在特定时代中的客观反映和集中体现。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社会制度的批判,把制度变革作为促进人的自由的现实路径,从而使得制度问题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都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来讲,1843年之前的...
关键词: 社会  马克思  内涵  制度  社会制度  

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形成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一切形而上学都不同,并不从超验的二元对立出发抽象讨论人与世界的理论关系,而是通过经验观察到的以人的生命活动为起点,以人独特的存在方式为主线,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寻找解答一切历史谜题的答案。如此一来,“自由”就不再是唯心主义幻想当中全无约束的理性状态,也不再是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对自然力量的使用权利,而是人不同于其他一切存在物的独特的生命活动方式,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客观世界中开辟社会历史领域的现实过程,是人在与客观世界的双向互动中逐渐确立主体地位、实现自身本质的价值追求。在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德国虽然依旧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已经率先建...
关键词: 现实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  马克思  世界  

思想启蒙与资本主义萌芽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总体上还处于生产能力较低下、社会关系较简单、科学水平不发达的传统文明阶段,大概说来,人的力量在自然力量面前依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人们出于对未知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臆想,先后把外部世界的自然规律、社会生活的政治秩序、内心世界的道德律条和彼岸天国的宗教信仰作为与自由相对立的制度形式,在遵从自然规律与追问世界本原之间、维护阶级秩序与促进民主政治之间、信仰宗教神明与完善自身道德之间努力维持着平衡。在对自由与制度关系的认识上,希腊时代的人们把认识自然规律和建构政治制度作为追求自由的必然条件加以研究,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则把教义的枷锁作为自由的对立面强加于世俗生活之上。到了1...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思想  制度  哲学  世界  

宗教神学与封建等级制度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罗素认为“古希腊语世界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自由城邦时期,这一时期以腓利浦和亚历山大而告结束;马其顿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后残余由于克里奥巴特拉死后罗马之并吞埃及而告消灭;最后则是罗马帝国时期。这三个时期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自由与混乱,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屈服与混乱,第三个时期的特点是屈服与秩序”。[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41页。'>[1]从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占领希腊开始,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被严格的奴隶占有制度所取代,“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哲学在研究重心上更加从本体论转向伦理学,人性对神性退让、哲学对神...
关键词: 希腊  神学  宗教  哲学  世界  

形而上学与朴素民主制度

作者:赵峰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正如古希腊文明被看作整个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一样,古希腊哲学也在长久以来都被看作西方哲学的起源处,或者更为极端一些地省略“西方”二字亦不鲜见,在哲学研究中“言必称希腊”倒也算是一种常见的理论传统。如罗素所说的那样,“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以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他们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他们自由地思考着世界的性质和生活的目的,而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如此之令人惊异,以至于直到最近的时代,人们还满足于惊叹并神秘地谈论着希腊的天才”。[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3页。'>[1]抛却意味深长...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民主制度  希腊  哲学  世界  
上一页 1516171819 20 21222324下一页  第 /837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