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唤醒情感愿望:思政课教学的应然着力点

作者:严辉龙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情感对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功用,使情感愿望逐渐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应然着力点。思政课教师拥有教学情感愿望和育人情感愿望,思政课学生拥有尊师情感愿望和重道情感愿望。思政课和情感愿望的适应契合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对情感愿望的唤醒提出殷切期盼。唤醒思政课教学中的情感愿望,应当从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学生两方面同步着手,通过信仰、责任和需求唤醒思政课教师的情感愿望,通过思政课教师情感能力的提升和运用讲道理的形式唤醒思政课学生的情感愿望。

大思政格局视域下用美术作品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路径分析

作者:曹立中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新时代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在大思政格局下创新美术作品中的思政元素,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抓住时机,创新课程思政,应用美术作品中的思政元素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新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灵活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融合,用美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四重维度研究

作者:王健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理论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致相因。在历史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相融相通。在实践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进”为任务,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抓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文章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分析“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当代价值及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则和路径。

新青海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理与路

作者:涂敏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精神是青海宝贵的财富,新青海精神是新时代不断开创新青海建设局面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有着不可小觑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新青海精神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充分激活其理论认同、品德塑造、实践养成、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途径,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将精神力量转为学习的力量支撑和现实的有为行动,从而缓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困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为新时代建设新青海凝心聚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的三重逻辑

作者:王亚妮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政治共识是明确政治方向、整合政治力量、开辟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凝聚无产阶级内部共识组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和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逻辑主线中坚持凝聚政治共识的理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的理论逻辑;从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中寻找党凝聚“立党救国”“建国兴国”“改革富国”“强国复兴”共识,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的历史逻辑;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发展、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的现实逻辑。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百年探索与历史经验

作者:苗昕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20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梳理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和相关文献,能够明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经历动员、宣传转向引导的历史过程。从主体、客体、载体、方法等方面分析总结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四个伟大”的四个维度

作者:令小雄 妥亮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表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魂,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优势和精神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航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事业行稳致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伟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实践遵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路中树牢真理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不忘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中开拓进取,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从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中不断锤炼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举旗定向,永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中筑牢伟大工程。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四个伟大”,不断取得伟大事业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培育与弘扬中国精神的百年历程与经验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引领并推动了中国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中国精神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主题在各个历史时期展现出标志性的时代意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抗战为标志的中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建设探索为标志的中国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中国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新时代为标识的中国精神。回溯中国精神的百年演进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培育与弘扬中国精神的经验有:坚持科学理论是中国精神实现发展的逻辑前提;坚持实践导向是中国精神谱系拓展的核心要求;坚持人民群众是中国精神历史与结构的创造主体;坚持思潮治理是中国精神开辟道路的基本手段;坚持传承融创是中国精神永葆生机的重要密码。

上一页 1 2345678910下一页  第 /105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