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文艺美学研究.2018.春季卷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636次
ISBN:978-7-5203-5988-7
简介:

《文艺美学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每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两卷(春之卷与秋之卷)。包括前沿、文艺美学、生态美学、审美文化、审美教育、青年论坛等栏目。本刊中设有“生态美学”“文艺美学”“专题研究”“学术笔记”“文论选译”“学术动态”专刊。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修辞及汉译研究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853次
ISBN:978-7-5203-5807-1
简介:

本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莎剧修辞及其汉译,探究莎剧修辞语言的隐喻认知机制及其跨文化转换机制。全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莎剧的主要辞格及其汉译研究,二是意象与隐喻的研究,兼及莎剧和曹剧的“心”“风”“雨”的隐喻对比。本研究从隐喻认知的理论视角,系统阐释莎剧的修辞及其翻译,有助于更好把握莎士比亚戏剧语言,为莎剧翻译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构建认知翻译学的理论体系有所贡献。

性别书写历史与本文讲述

作者: 屈雅君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427次
ISBN:978-7-5203-5906-1
简介:

性别批评始于对文学文本、文学史的女性主义关注和解读,而后才逐渐向艺术和文化领域拓展。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地域分布为辅。论题中既包含对女性文学史书写的研究、中国女神研究及文学文本的研究,也涉及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的个案研究和与性别相关的文学母题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网络耽美小说的研究,将视线移向一个学界很少关注的领域——耽美文学世界。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19)

作者: 陶东风 和磊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963次
ISBN:978-7-5203-5326-7
简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戏剧性变迁,中国文艺学也经历了多次转型。本书在以“史”为主要线索的基础上,以文艺学思潮为主体安排章节结构。历史和逻辑兼顾,对于那些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文艺学思潮、即便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也安排在同一章节,以突出这一思潮的完整内涵和发展变化脉络,全书共分二十八个专题作者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新中国文艺学七十年的发展历程。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变迁

作者: 孔许友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960次
ISBN:978-7-5203-5360-1
简介:

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软实力问题密切相关。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对比对文学传播有着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国文学的兴衰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内在根基的一个探测器,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状况更反映了文化软实力的此消彼长。本书的基本内容是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变迁,以中国文学传播的大量实例论证文化软实力的特征、规律和策略,分析文化软实力与文学对外传播的关系,探讨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式。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作者: 唐晶 李静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6259次
ISBN:978-7-5203-5748-7
简介:

20世纪,生态危机的愈演愈烈和女性主义的蓬勃发展,都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二者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结合,形成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潮。这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思潮,并构成了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它批判西方文化将人与自然、理性/社会性与感性/自然性、男人与女人对立起来并区分优劣的等级二元论,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与现代技术理性,认为在人与生态关系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两性关系上的男性中心主义是内在一致的,自然受到的掠夺、破坏与女性受到的压迫、奴役也是内在一致的,都以此为合理性、合法性基础,呼唤女性—母性原则、生态—生命原则的回归。

如果以这一精神内核为标志,那么早在生态女性主义诞生之前,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就存在了。狭义地说,自19世纪以来就有女性作家将女性精神与自然精神整合起来书写,在20世纪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女作家的自然文学、环境文学更是形成一个创作潮流。广义地说,生态女性主义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是打破二元对立,寻求人与自然、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文化性的融合,珍视生命,倡导平等、包容、博爱、和谐的“母系价值观”和有机联系、共生共荣的生态智慧。这种精神内涵不仅存在于20世纪女性写作的生态主义作品中,也广泛存在于20世纪作家(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其他类型的作品中,甚至存在于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学中。但是,即使狭义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也是直到生态女性主义文论与文学批评产生,才得以命名并作为一个类型纳入研究视域的;而广义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是可以扩容的。特别是建构中国本土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更可以借鉴生态美学的经验而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目前,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已是西方的一门显学,但在中国,这类研究还刚刚起步,存在着不够系统化、以欧美为依托而缺少本土发掘、研究对象限制在当代女性写作的“自然文学”上而缺少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精神内涵的视域扩展等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的生态主义资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贵生的生命伦理、“仁”的道德追求与“和”的价值取向,都是与生态女性主义原则相一致的。

女性同自然、女性原则同生态原则的联系,一方面来自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女性作为孕育、抚养和守护生命的性别,比男性更多地体验着生命的自然性、平等性、互融性和整一性,也具有更加生态化的生存模式;另一方面来自社会文化的塑造,男性将女性在繁衍中的作用定位为“质料”、比喻为“土壤”,认为女性更少理性、社会性,因为她们更接近动物与自然。后者对男性中心文学中女性形象“生态化”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男性中心主义文学传统中也可以发掘出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资源,如拒绝婚姻的自由处女、以自然性情挑战父权制的恋人、以母性原则化解父性原则的母亲等,她们给男性社会带来了自然、自由、平等、和谐等生态化特质;另一方面,这种生态化特质的介入又受到男性中心主义的限制,处女维护自由必须以放弃做母亲为代价,“爱情同盟”中女性通常也是附属方,而母亲只有内置于父权制统治秩序中并在不同程度上遵从其统治原则,才能更多地发挥作用。

在当代文化中,父权制统治所倡导的等级、统治、优胜、理性/逻各斯中心、西方中心、人类中心、男性中心等价值观衰落了,整个文化主张回归自然、爱护生命、重视自然情感、倡导爱与宽容等女性化、生态化价值观认同。这种观念相对于仍然严重的生态危机及仍然未被放弃的现代“工具理性”来说,具有超前性。因此,当代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实际上,作为整体的当代文化、当代文学也开始表现出某种生态化特质。这种生态化特质首先表现为当代文学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获得灵性,那种将自然视为资源与获利工具的观念受到了批判;物种间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从自然规律与保持自然节制等生态主义的核心信念也渗入当代文学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与社会性/理性的关系得到了重整。20世纪哲学对逻各斯中心的解构及对非理性因素的推重并行,使20世纪文学呈现出重视潜意识、梦境、欲望、情绪情感、内心冲突等非理性因素的旨趣。另外,生命意识、生态平等性、生态整体性等生态化、母性化价值观也在当代文学中得到彰显,甚至在一些文化群体中已成为文学旨趣合理性的基础。目前,这种倾向在西方文学中比在中国文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但不能否认,这与中国的文化基因相一致,因此,中国文学有可能发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女性主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生态伦理;女性化价值观;中国文化

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

作者: 汪正龙 张瑜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5921次
ISBN:978-7-5203-5436-3
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编号11BZW002)的最终成果。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转向”涵盖了结构语言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以及分析哲学,深刻影响了文学理论及各门人文社会科学。本书在清理这一历程的基础上,选择文学性、艺术与物性、言语行为理论与文学理论、文学虚构与可能世界、文学的指称、隐喻、反讽、作为语言与叙事的历史八个具有代表性的论题,审视语言转向对文学理论提问方式与知识生成的作用,并对其学术贡献与理论意义进行重估。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