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后现代误读理论研究

ISBN:978-7-5203-7361-6

出版日期:2020-09

页数:360

字数:369.0千字

点击量:7381次

定价:11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汕头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展开

图书简介

误读是20世纪文论的关键词之一,是文学阅读中最为常见和难以避免的现象。本书勾勒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谱系,描述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基本特征。重新审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范畴,反思其理论的价值和局限,并关注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新趋势和新问题。以此为契机,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尝试寻找一条创新的研究途径。

后现代误读理论是伴随着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型出现的,20世纪60年代,文学理论出现了以作者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范式,文学交流方式和阅读伦理发生了变化,读者从意义的见证者变成了创造者。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文学理论范式从“是什么”转向“做什么”之后,还要思考“如何做”,本书提出了“本真”阅读伦理学的构想。从自反性的角度看,后现代误读理论中存在还原论和视角主义等思维局限,过度强调差异的暴力解读不利于社群意义的共享,有可能引发亚政治的危机。

从知识学的角度看,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谱系主要有解构主义误读理论、解释学误读理论等。解构的思维方式对后现代误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解释学的“合法偏见”等思想也是重要的理论资源。文本真理观应该受到批判,文学阅读观应该从真理向合理位移。在重构经典的热潮中,发生了从误读到戏仿的谱系学流变,经典的解构面临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二律背反。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范畴包括他者、对话、描述等,文本是一个他者,阅读文本就是与他者对话。他者是理解的极限、形而上学的极限。他者拒绝解释,用描述替代解释成为方法论的重要变革。

就后现代误读理论的价值而言,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突破。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以“求异—逆向式”思维为主,误读的正面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对话等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赋予了读者极大的思想解放和阅读的自由,对文学创作和阅读产生积极的自反性效应。同时也导致确定性的丧失和犬儒主义的横行,产生了一系列审美、伦理和文化的负面效应,这与后现代误读理论对语言自反性地使用导致了双重标准有关。

后现代误读理论在当代与媒介理论相结合,呈现出新的趋势与新的问题。在媒介理论的视阈中,媒介制造误读,误读是新媒介的无心结果,主体的存在意义受到了语言符号和新媒介的双重钳制,自反性理解成为走出阅读困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兵.后现代误读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兵.后现代误读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兵(2020).后现代误读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