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地方感的重构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地方感”最初是由人类地理学家段义孚定义的,是满足人类需求的最常见的情感联系,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后的反应。简言之,是文化和社会净化后人类、土地和人地关系之间的情感联系。地方甚至可以延伸到沙漠、海洋、森林,即荒野。在美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曾经熟悉的地方变得越来越漠不关心,忽视了身体、精神和地方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他们处于一种强烈的无所寄托的状态之中。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依赖程度的降低,人们倾向于生活在一个移动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地方倒退为一个纯粹的物理空间。Tuan Yifu,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Englewood Cl...
关键词: 地方  人类  荒野  自然  女性  

“混融荒野”中的疏离与抗争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人类在荒野中没有明确的路标来识别位置。因此,孤立感很容易出现。在现代人眼中,荒野杳无人烟,只有动植物能够生存。“人们期待在这里找到泉水,但别指望依赖它们;因为当它们被发现时,往往是咸的,不健康的,或者令人发狂的,缓慢滴在干燥的土壤。”《啊!拓荒者》中的汉诺威镇,情况也并不比前者好。人们零星地散居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最重要的事实是土地本身,它似乎压倒了人类社会在黑暗的废墟中挣扎的小小开端。正是因为面对如此巨大的硬度,男孩的嘴才变得如此苦涩;因为他觉得人类太软弱了,无法在这里留下任何痕迹,这片土地想要独处,想要保留它自己的凶猛的力量,独特的、野蛮的美,和它那不间断的悲哀。[美]薇...
关键词: 疏离  社会  拓荒者  土地  荒野  

惠特曼和红杉树:荒野中的文明化身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事实上,19世纪中期的美国人总体上对乡村和城市都抱有一种不确定的态度,一边享受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便利,同时又试图在满是机器的城市喧嚣中找到更多的纯净自然。付成双:《美国现代化中的环境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223页。'>[1]而这种矛盾性在瓦尔特·惠特曼的诗歌中显得尤为突出。惠特曼被称为美国第一位“民主诗人”,他的自由体诗歌将美国文学带入了新的阶段,标志着美国文学开始走向繁荣独立的“文艺复兴”时期。惠特曼好比他所处时代的孩子,而他的诗歌如同一面镜子,映出了当时所有盛行的主流思想。他不但对美国现代诗歌影响巨大,代表作也是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宝贵财富。在1980年一篇早期生态...
关键词: 诗歌  惠特曼  文明  荒野  自然  

霍桑虚实相间的道德荒野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对于霍桑(1804—1864)来说,在北美这片土地上,人类如果想生存,离不开墓园,尤其是荒野中的墓园,这是个象征死亡的地方。可见,清教徒的原罪说对其影响之深在其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外学者对这一点已有很多著述,在此不再赘言。这里旨在分析霍桑小说中的荒野呈现。1832年,他发表了《罗杰·马尔文的葬礼》(Roger Malvin's Burial),这篇小说如其他作品一样,主题依然可以阐释为报应、复仇与死亡。但小说中对荒野的刻画颇为引人注目。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讲述在保卫边境战役结束后,两个伤兵——罗杰·马尔文和鲁本·布恩在回家途中在丛林了迷路。罗杰年长伤重,不愿拖累年轻人鲁本,催促他尽快一人离...
关键词: 美国  虚实  道德  霍桑  荒野  

“诗化”原生荒野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如果说17世纪清教徒最初到达美洲这片土地时,曾对荒野充满恐惧,认为这里信仰缺失,到18世纪晚期,对美国人来说,荒野不再是殖民地时期作家笔下昭示神谕的载体,而是成了信仰本身。18世纪晚期,美国人开启了他们的自然信仰Jonah Raskin,A Terrible Beauty:The Wilderness of American Literature,California:Regent Press,2014,p.62.'>[1],换句话说,在荒野中,自然与信仰成为一体。爱默生在《论自然》中,用他一贯的热情洋溢的语言,不惜笔墨描绘了“森林”和“荒野”。“在荒野中,我发现了比街道和村庄更珍贵、更亲密的...
关键词: 美国  森林  梭罗  荒野  自然  

布雷兹特里特:荒野中的缪斯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清教徒们对其“上帝选民”这一神圣身份笃信不疑,誓在荒野中追寻“流淌着牛奶和蜜糖”的乐土,这一心理模式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对荒野的感知过程,使得荒野充满了希望。“他们认为人类的功德和上帝的恩典都体现在荒野。无论直接与上帝交流,还是通过先知与上帝对话,都应该发生在一片荒凉之中,远离会使人心猿意马的潺潺水响和嘈嘈人声。”[美]段义孚:《恋地情结》,志丞、刘苏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78页。'>[1]人们寄希望于这片尚未开发的土地,荒野象征着自由,在他们的眼中这并不完全是一片可怕的野蛮之地,他们想要在这里摆脱羁绊,这在早期作家作品的描述中有所体现。如戴顿(Daniel Denton)在《纽约记事》...
关键词: 布雷兹特里特  缪斯  上帝  荒野  自然  

美国现代化酝酿时期的荒野空间意义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美国现代化酝酿时期是指殖民地时期(1607—1775)和独立战争时期(1775—1783)。学术界通常把1790年看作美国工业化开始的年份,在此之前的现代化酝酿时期美国仍是传统农业社会主导。农民都要寻找土地来复制他们的社会和物质生活,为他们的牲畜提供牧场和草场,并建立足够大的农场来满足他们子嗣之间的分配。北美的土地政治建立在农业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方法的深层结构之上。殖民主义时期,美国的农业贡献了生产总值的90%以上。从17世纪初到独立战争之前,美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西部荒野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仅限于广阔的土地、森林和海产品。在这段时间,拓荒者们主要是靠土地谋生。矿产和金属制品并不充足,...
关键词: 美国  空间  土地  荒野  自然  

美国荒野文学的衍生和发展历程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虽然荒野意象伴随着美国民族的诞生,但并非有关荒野的故事最早都是起源于到达北美大陆的欧洲人。前面提到,类似荒野的描写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陶土片上记载的亚述人史诗《吉尔伽美什》(The Epic of Gilgamesh),讲述了自然人恩基都(Enkidu)受到引诱,投入人类文明怀抱,而临终遗憾却是再没有机会去享受与瞪羚一起快乐腾跃的自由生活[美]段义孚:《逃避主义》,周尚意、张春梅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1],表达出了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愿望。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美国特殊的自然背景和上一节所述的荒野的美国特性,荒野文学在美国发展最为繁荣。程虹:《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
关键词: 美国  文学  地方  荒野  自然  
上一页 56789 10 11121314下一页  第 /2832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