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美国现代化进程概述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美国独立战争和西进运动后,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巴里·W.波尔森指出:“1790年以后,美国向现代经济发展过渡。19世纪的高速持续不断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这个国家令人惊异的转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页。'>[1]美国1789年才通过宪法,成立联邦政府,1893年就已经在经济上跃居世界第一,短时期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确实使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和学者们持续研究的课题。1890—1960年这段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化的成熟期。因此,伴随工业化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在这一时期,大量的环境文学作品似乎引起了人们的...
关键词: 美国  进程  文学  荒野  工业  

荒野意象的生态内涵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综上所述,荒野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范畴,有着不同的含义。既是人类的对抗面,也是其生存繁衍的养育者。对荒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东西方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都是从以恐惧、逃避为核心的宗教意味,演化为一种从崇敬到赏玩的审美情趣,再演化为近现代的观念,即认为荒野是一种供人们休闲娱乐的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原理的产生冲破了惯有的价值观和象征意义。荒野也不再是抒情思怀的想象之域、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文学典范,也不再是野生动物躲避人类逐利从商所致劫难的安居之所,而是被理性驯服,自然被人类主属,沦为了功用之物。在这一进程中,人们在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承受着失去荒野的痛苦...
关键词: 美国  人类  生态  荒野  自然  

荒野意象的美国特性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从欧洲人开始探索新大陆以来,荒野就一直在他们的想象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使荒野最终成为美国国家形象的决定性特征。真实与想象的美国荒野也孕育和塑造出了最有趣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探险家,比如丹尼尔·布恩(Daniel Boone)、戴维·克罗克特(Davy Crockett)、纳蒂·班波(Natty Bumppo)、保罗·班扬(Paul Bunyan)、约翰尼·阿普尔赛德(Johnny Appleseed)、梭罗和约翰·韦斯利·鲍威尔(John Wesley Powell)等。荒野既是真实的地理空间,又是思想的建构物,本就适合于移民的新世界,特别是美国当初未开化的景致和独特分明的自然文化力量。理解荒野意...
关键词: 美国  神话  国家  历史  荒野  

荒野意象的宗教隐喻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最早记录欧亚西部文明的文献《吉尔伽美什史诗》,把荒野描述为威胁,是可怖的魑魅显灵之处。后来在《圣经》中也得到了证实。《旧约》中的荒野实际始终是一个本土化意象,有着确定的地理概念指向,并没有证据表明,它是泛指跟人类居住之处相对的“无人之境”,而是具体指代巴勒斯坦地区,尤其是西奈荒野、犹太东部的坡地和约旦河谷。Robert W.Funk,“The Wilderness”,78 J,Biblical Literature,1999,p.205.'>[1]整部《圣经》都可以用荒野这一母题来诠释,始终贯穿沙漠信仰和城市信仰之间的冲突,或者概括为由于原罪从花园(天堂)跌落,荒野中游荡,继而又见到第二个伊甸...
关键词: 圣经  上帝  人类  荒野  意象  

《美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荒野意象》前言

作者:南方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自然变化、社会发展、文学繁荣,这三者始终互相依赖,密切相关,也是全面认识人类、社会、文明的前提条件,而人类对自然的响应始终是一个活跃的研究前沿。[美]段义孚:《恋地情结》,志丞、刘苏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4页。'>[1]地方是人类世代生存繁衍的立身之本,是我们之于地球的一切经验之基础,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始终镶嵌在地方变迁之中。地方概念最初囿于地理学的实体性特征层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运动和文化研究的日益高涨,地方概念开始脱离传统地理学意义发生文学转向。华裔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曾指出“地方是可感价值的中心”[美]段义孚:《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王志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关键词: 美国  进程  文学  荒野  自然  

视觉人类学与未来学

来源图书: 视觉人类学简史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视觉人类学的发展跟目前当代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20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技界和工程学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探讨电脑科技模仿人类思维原理来从事人工智能及代替人类的机器人的工作。但是,要模仿人类思维,就得探源人类思维史;而这种研究显然不是科技界自身的专长和它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人文科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的介入。 图10-3 1974年11月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发送给外星人的一封电报 如果我们回溯人类思维史,就必须从体质人类学中人类大脑形成和进化线索、人类发音器官的形成、人类神经器官发达而进至到思维整合、智慧进化和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进等基本课题出发。这里就衔接上了视觉人类学研究的初始话题。人类思...
关键词: 视觉  人类学  文化  未来学  人类  

视觉人类学与当代新媒体

来源图书: 视觉人类学简史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21世纪影响人类文明的一个最大现象是新媒体的普及和泛滥。新媒体是视觉人类学传播和发展的有力武器,同时它又从不同的范畴反馈并刺激了视觉人类学的发展。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地发展和互动推进,它的影响和前景是值得学术界和广大受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新媒体一般特指一种传播媒介,它包括利用电脑及网络、智能手机、运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平台等新科技手段进行报道的媒体。跟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形式、内容和传播类型等方面都发生了质变。 图10-2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科学家们的视野已经向外太空凝视 传统媒体一般指纸质类型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刊物和书籍等,此外,还有广播和电视和其他视觉播放途径等内容。与之相比,新媒体的产...
关键词: 视觉  人类学  新媒体  媒体  人类  

人类学与视觉人类学的本体论研究

来源图书: 视觉人类学简史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基于这种新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回归初心,重新审视视觉人类学学科创设的使命。视觉人类学的根本目标,说穿了,与人类学研究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终极目标并没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强调的,应该是其研究的范畴和手法跟人类学其他分支在技巧和方法上的区分。人类学中其他部分,如文化人类学,强调的是本体论研究,包括对文化本源各种文本分析的全方位研究。这里的“各种”文本当然包括书写的文本和行为化文本以及视觉文本,其实它所征用的应该是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全部立体资料。视觉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文本。它专注是视觉的文本。视觉的文本,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像书写文本那样固定和规范,它有一种流动性和原始性,其中有的更是即时性的、稍纵即逝的,...
关键词: 视觉  人类学  人类  文字  本体论  
上一页 678910 11 12131415下一页  第 /2832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