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回到黑格尔 后马克思主义的隐形逻辑

作者:夏莹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虽然是由迈克尔·波兰尼最早提出的,但其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主张,并逐渐演变形成一种理论思潮却肇始于拉克劳和墨菲。然而就其所界定的后马克思主义而言,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认定“已经不再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主体性和阶级概念,也不再可能维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看法,也就更不可能再抱有关于共产主义是没有对抗性的透明社会的观念”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 Verso,1985,p.4.'>[1]。另...

无须回折

作者:毕芙蓉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在“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个问题上,德里达的态度十分明确,他说:“此时此地并不用回折到直接性,或者说在场者的可重新挪用的同一性中,更不用回折到自我在场的那种同一性中。”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1]这就是说,不用“回到马克思”,因为根本不存在作为原点的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一开始就是一个幽灵,德里达所回应的是马克思的幽灵。“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页。'>[2]这是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这本书中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开场白。然而,马克思和恩...

幽灵出没的激进批判与解放允诺

作者:王金林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马克思主义何去何从?这是德里达20世纪90年代初在作题为“马克思的幽灵”报告时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然而在此之前,德里达数十年间对马克思基本上保持沉默,对解构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愿多置一辞据Geroge Salemohamed考证,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德氏只是零星涉猎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话题,《立场》(Positions)(德里达1981:56—92)对Scarpetta与Houbedine的答问稍许广泛一点。有关解构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论者意见分歧颇大。哈贝马斯认为解构只不过是后尼采主义或非理性主义的一种现代形式,无论是原则上还是事实上都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Michael ...

现代性的镜像认同 鲍德里亚论马克思、德鲁兹与福柯

作者:仰海峰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鲍德里亚的镜像理论,不仅是他批评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批判现代性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镜像认同。与此相应,德鲁兹的欲望理论、福柯的权力理论,同样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镜像认同。在他看来,只有揭示了现代性的镜像认同,才能真正地找到超越现代性的理论之路。鲍德里亚的镜像理论,直接来源于拉康。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则是对近代以来哲学中“自我”观念的解构。“自我”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对一切感官进行怀疑之后,笛卡尔认为,“我在”是无法怀疑的。但“我在”的“我”意味着什么?笛卡尔认为,“我”的“在”是通过“我思”来保证的。“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作者:张秀琴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年)1921年威廉斯出生于英国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获奖学金资助而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939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是《新左派评论》杂志编委会成员。被英语世界公认为著名的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理论的先驱者之一。其代表作包括:《文化与社会:1780—1950》(1958年)、《漫长的革命》(1961年)、《马克思主义与文学》(1977年)、《政治与文学》(1979年)、《唯物主义和文化中的诸问题》(1980年)、《文化》(1981年)等。'>[1]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理论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化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

作者:汪行福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1989年苏东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遇重大的信任危机,以至于福山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两个世纪以来意识形态之争已经画下了休止符。然而,自2007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这一历史场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霍布斯鲍姆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触及全球化、周期性危机和不稳定。过去几十年,人们相信市场可以摆平一切,对我来说,似乎是神学的论断而不是现实。”Eric Hobsbawm,Sunday Times,11/21/2008.'>[1]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的批判和论断又恢复了应有的力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西方与非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世俗化与宗教、现代化与生态主义、国家主...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四条路径及其评价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目前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例如“终结论”、“转向论”等;这涉及许多问题,例如:国外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英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这固然反映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日趋繁荣,但有时也陷入无谓的概念之争,甚至陷入了制造概念的混乱。所以,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试图为构造一个广义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概念,为构建一个“多元包容、平等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学术平台,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尽绵薄之力。也就是说,为了减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的盲目性,...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构型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初步建构

作者:孙乐强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简介: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货币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克服了李嘉图价值理论的基本缺陷,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构型,并以此为基础,揭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初步建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显然还停留在李嘉图货币数量论的水平上。然而,1847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为马克思看到李嘉图货币理论的缺陷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危机爆发之前,在货币理论方面存在着两个互相...
上一页 1 2 345下一页  第 /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