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戈尔巴乔夫把解决人的问题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至今,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和与此相关对其本人的评价,仍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苏联剧变是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说他是“叛徒”。本文并不准备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及其本人加以全面评价,而只是对长期以来在研究戈尔巴乔夫时期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把解决人的问题作为改革指导思想进行评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在推行体制改革的同时,一直在进行理论讨论,鼓励学术界大胆探索改革理论,使得在理论上有一个原则性的突破,以适应根本改革体制的需要。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二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改造经济机制,首先得改变思想,抛弃老一套的思维和实践模式。”...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缘何要对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改革的停滞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停滞。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作为勃列日涅夫之后的两位领导人,在对待改革和个人品行、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他们有共同点:一是执政时间都很短(安德罗波夫执政14个月,任总书记时已68岁,而契尔年科执政仅13个月,任总书记时已73岁);二是都年老体弱,身患疾病;三是由于勃列日涅夫时期留下的大量社会经济问题,他俩在主观上都力图通过改革缓和与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在改革方面难有大的作为。这样,使得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积累的大量社会经济问题,显得更加严峻。我们还应看到,在年老多病的契尔年科于1985年3月10日去世时,苏联历史上出现了何等严重的...

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评析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1991年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我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随着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就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如像研究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那么重视和深入,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关系不是很密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一些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而人们没有看到,这种稳定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相当一个时期里意味着停滞。勃列日涅夫提出“稳定”的口号,实际上是静止不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也就忽略了这种稳定所掩盖的在当时苏联社会正在日益发展着的种种矛盾...

赫鲁晓夫时期经济改革的评析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赫鲁晓夫上台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的彻底的变革。于是,赫鲁晓夫——正是这样(像人民期望的那样)成了新时代的先驱者。”[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主编、王复士等译:《别无选择》,辽宁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4页。'>[1]赫鲁晓夫如何解决面临的种种难题,只能通过更新政策与改革才能找到出路。而为此,赫鲁晓夫首先要做的是消除政治...

斯大林战后缘何不思改革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二战”期间,德国侵略者使苏联遭受巨大损失:完全或部分地破坏和烧毁了1710座城市和70000多大小村庄,使大约2500万人无家可归,毁坏了31850家工厂及其他工业企业,破坏了65000公里铁路,4100座火车站,炸毁13000座桥梁,洗劫并完全破坏了98000个集体农庄、1876个国营农场、2890个机器拖拉机站。最为严重的是损失了2000万人。参见[苏]B.T.琼图洛夫等编、郑彪等译:《苏联经济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页。'>[1]战争胜利后,人们强烈地希望能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重建国家经济与家园,尽快地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们意识到这种愿望的实现,就不能简单地再...

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斯大林逝世后一直到苏联剧变前,虽然经历多次改革,但苏联基本上仍保持着斯大林模式。对这一模式形成的原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历史地、客观地说清楚这个问题,有利于对斯大林模式本质的认识。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人们一般称为斯大林模式或苏联模式,或表述为斯大林—苏联模式。它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斯大林模式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体系。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1.决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性质的是生产关系的性质,而生产关系的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在斯大林看来,苏联建立的公有制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国有企...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与前景分析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可以说,20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经历了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它既与经济转型及发展政策有关,亦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有关。关于俄罗斯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经济转型危机的原因问题,正如我们在前面指出的,有人仅归咎于“休克疗法”,例如,有人说:“俄罗斯经济形势和经济转型出现的问题,原因不在别处,而在‘休克疗法’本身。”“休克疗法”“把国民经济搞休克了,把国家搞休克了,把人民搞休克了”。有人还说,“休克疗法”,是“醒不过来的噩梦”。长期以来,笔者一直不同意把俄出现严重的经济转型危机的原因仅仅归结为“休克疗法”的这个结论。我认为,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出现严重的经济转型危机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历史地、全面地...

俄罗斯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作者:陆南泉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简介: 普京执政以来,在社会经济转轨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把提高人民福利放在重要地位。在苏联时期,为了追求霸权地位,在进行大力扩充军备时,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往往牺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花大量资金发展军事工业,也就是说,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扩充军备发生矛盾时,最终总是“大炮”战胜“黄油”。这样的结果是,苏联长期存在消费品市场紧张,被称为“短缺经济”,极大地遏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苏联解体前夕,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市场上真是“空空如也”。奈娜回忆起1991年随叶利钦访问德国的情况时说:“当时他们应邀参观市场和路旁的店铺,那里商品丰富,琳琅满目,使她想到了俄罗斯商店里商品奇缺的情...
上一页 23456 7 891011下一页  第 /11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